28(第4/5页)

扇贝慕斯与双色芦笋焙鱼子酱,以及一道西式清炖肉汤。

现在,美食已退居其次,三个就餐者暂时沉默着,时空的无形旋涡仿佛已将他们从东京郊外的别墅露台上席卷而去。

“来点儿音乐,让我们活跃一下谈话气氛,稍等片刻。”

J博士从露台走进二楼的起居间,舒缓浑厚的大提琴的乐声开始袅袅飘出。他索性吩咐厨师把后面的菜都上齐,又打发侍者提前回去。眼下,别墅里只剩下主客三人。直子提议为博士今晚的盛情招待干杯。

放下酒杯,直子说出了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博士,我们需要在您的帮助下,进入早稻田中央图书馆的特别资料室。”

J博士镇定地一笑:“现任馆长是我的朋友。进入馆内没有问题,但要进入戈登文库,得经过些程序。”

“什么程序?”

“要进入文库查阅资料需要提前预约。此外,概不出借。翻阅时需有资料管理员在场。只有校方认可的资深学者才能获得影印副本的许可。”

“您本人接触过这本书么?”

“那当然。但我以前并没觉得那本书是关键所在。你知道,长期养成的学术范式有时是一个桎梏,它扼杀了你的创造力。既然中村提到了戈登文库那本《早期佛教正伪辨》,其中必然包含了他要传递的重要信息。”

“您还没提到它的作者。”宋汉城问道。

“Ven. Nanamoli Thera,髻智尊者,但不是在斯里兰卡出家的那位同名的英国佛教学者,这是个化名。除了本书,这个名字从未见于当时欧洲的佛教研究界。也有传闻说本书是伪托匿名之作,作者就是圣典会创始人里斯·戴维斯的助手史梯德。史梯德一直在圣典会担任学术整理工作,并于一九五八年担任了圣典会理事长。作者在后记中提到,写作本书期间他曾隐居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寺庙中。而史梯德在‘一战’爆发前确实曾在南亚待了三年。这难道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么?”

这只是他未经证实的合理推测,J博士却说得言之凿凿。到目前为止,宋汉城和直子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了。而且,谈话中似乎还浮现出了更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J博士确实非常了解中村,恐怕他们谁都没有意识到彼此间非常一致的学术兴趣。

“跟我来,我们去书房,一边喝酒一边聊。”J博士又有什么秘密要展示?

宋汉城和直子跟着他走过起居室,爬上了通往三楼书房的楼梯。

门打开后,两个人都吃了一惊。眼前,齐墙高的三面书架上塞满了书,屋子中央放着一张很大的中国明式案桌,上面堆满了手稿、册页,书架里塞不下的其他书籍则堆满了地板的空隙。这里可够乱的。

他们绕过书堆,走到一个书柜前。J博士拉开书柜门,从里面取出一本书。书看上去有些年头了,褐色的布面装帧,镌印有莲花图纹和PTS三个字母,边角有些磨损了。

“朋友们,这就是你们要找的书,是戈登文库《早期佛教正伪辨》存本的影印本。出版时的印数只有两百册,而且是用巴利文写的。很古怪的书,是不是?相对这个世界上能读懂它的读者数量而言,两百本都多了。不过Gordon Bunko的这本书有些特殊,里面有作者本人的批注,你们看,在这儿。”

宋汉城和直子的目光落在了这本书上。博士把书翻到了最后几页——学术书籍经常会在跋记后印上数十页空白页,以便读者或藏书人随手记录。这里,有两行英文映入了眼帘,似曾相识的文字:

无论我要寻找的是什么,事实的本来才是我立身的根本。

宋汉城和直子同时想起了中村夫人拿来的那页写有中村行程路线的笔记复印件,是一模一样的同一句话。

还有另一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