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茹欧巴”佩德罗·阿尔杉茹之死及他在金塔斯陵园的葬礼(第5/9页)

“必须把他带走,而且就是现在。”

出于多种重要理由,达米昂·德·索萨少校被称为“人民律师”:人们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前,人们已经赋予他少校的头衔——这位少校没有军衔,没有肩章,没有制服,没有参加过战斗,既没下过命令,也没担任过统帅——是位好少校。“人民律师”登上路边台阶,用颤抖的声音愤怒地问道:“难道巴伊亚人民会任凭‘奥茹欧巴’佩德罗·阿尔杉茹的尸体曝陈街头,在排水沟的污泥里,在政府视而不见的腐朽中等待警察的到来吗?等到什么时候?等到中午,等到下午?哦,人民!巴伊亚的伟大民众!是你们赶走了荷兰入侵者,是你们打败了葡萄牙强盗,难道你们会让我们的‘奥茹欧巴’老爸在污秽中腐烂吗?哦,巴伊亚人民!”

巴伊亚人民——不计刚来到斜坡上下的那些,大约有三十人——怒吼着,高举着双手。悲痛的女人们朝布里奥撒的军警围来。事情到了紧急关头,正如少校预计的那样,军警毫不退让。他之所以如此不知变通、令人害怕,不仅因为年轻,还因为迷信权威不容冒犯。他掏出武器:“谁来谁死!”埃斯特站起来,准备赴死。

但是从高处传来了守夜人“软蛋”艾维劳多近乎柔和的哨声。刚刚过去的那个晚上,他履行了职责,也多喝了几杯,现在正要回家:大清早怎么这么热闹?他看到军警手里拿着刀,埃斯特的胸脯露在外面。他以为是妓女打架,但埃斯特非常受他尊敬。

“士兵,”他朝军警呼喊,“立正!”

权威对抗权威:一面是守夜人,穿制服的人中最弱小的,手里拿着吓唬坏人的口哨,头脑灵活,狡猾多端;另一边则是布里奥撒的军警,真正的士兵,手握刀枪,遵循规则,坚持暴力。

艾维劳多看到地上的尸体:“阿尔杉茹,他在这干吗?只是喝多了,对吧?”

“唉,不是……”

少校说起他们如何发现尸体,这个死脑筋的军警又如何不让他们将死者抬到埃斯特那儿。外号“软蛋”的艾维劳多解决了难题,这是制服之间的对话。

“士兵,趁还来得及,还是赶紧撤吧。你脑子坏了,竟敢冲撞少校。”

“少校,我没看到少校。”

“这位就是,达米昂·德·索萨少校,没听说过?”

有谁没听过少校的大名?就连年轻的军警也听说过,那时他还在茹阿泽鲁的军营,每天都能听到。

“他就是少校?怎么不早说?”

严厉是他唯一的力量。失去这种力量之后,他恢复了头脑,第一个履行了少校的命令,将尸体搬上了马车。每个人都向埃斯特的妓院走去。

佩德罗·阿尔杉茹大师活得开心,死得也一样:尸体放在敞篷马车里,驴脖子上挂着铃铛。一路随行的有酒鬼、夜猫子、妓女、朋友。艾维劳多吹着口哨,在队列前面开路。后面的军警一直行着军礼。啊!这短暂的行程就像他策划的一场狂欢,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也可以等到周三的雷神桑构日,在阿玛拉的餐桌上讲起。

4

葬礼的钱基本上都来自妓女,用于租车,购买棺材、蜡烛、鲜花。

因为曾是阿尔杉茹的情人,罗萨丽娅穿上寡妇的丧服,稀少枯黄的头发上披着黑纱,离开佩罗林尼奥向外募捐,没有人拒绝。就连“铁公鸡”马尔科斯,就连这个一口烧酒都不赊给人家的吝啬鬼,也捐了点钱,说了几句哀悼的话。

就是这样。因为除了钱,罗萨丽娅还搜集到许多故事、回忆、祝福、哀悼,到处都有佩德罗·阿尔杉茹的影子,他无处不在。小琪琪还不满十五岁,身体还没完全发育,是德黛妓院里大法官们的最爱。只见她睁大眼睛,拿着阿尔杉茹给她的布娃娃,失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