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陶渊明+刘子业(第2/5页)

祢衡也写文章骂他,写是《熟牛肉记》,说有个老黄牛啊,自以为能帮着牛郎上天,自以为整个天下全靠他的耕种才能衣食无忧,等到老死之后被人剥皮炖了,很难咬,他吃的时候忽然想起来有些人,明明才华只能做个农夫,五个儿子就知道吃梨和栗,算术都不会,还觉得自己挺不错呢。

两人吵架之余,还有许多文人纷纷参战,有支持其中一方的,还有把俩人都骂一顿的。

最快乐的是吃瓜群众和书商,时至今日已经出到第三本连载的文集,能传扬开的全是名家大作,可以说是上下五百年的大战。请假休息的韩非也有理有据的批判了一下这两个人,主要骂祢衡,其次骂酗酒,陶渊明自己种地就还算不错,但他酗酒!

祢衡从韩非骂到诸葛亮,被聚会的刘关张打了一顿。

崔浩看的不安,悄悄走开了。

小帝镇不算是全地府最热闹的地方,但也不比外面弱多少。

檀道济自从蒙冤被杀之后,就常常和陶渊明喝酒,到现在才知道小帝镇的存在,正好刘义隆也死了,去找刘裕骂人:“你长子不成器,人所共知。当初谢晦说起此事,次子更不像样!你偏要立长子,这又不是藏皇后之子!你学什么汉宣帝!我一片忠心全被辜负,自毁长城。宋国几乎被北魏所灭。”

北魏的拓跋们开心的敲着手鼓唱着歌,在旁边再次庆祝宋国自毁前程,根据拓跋濬所说,北魏军非常害怕檀道济,甚至用他的画像驱鬼辟邪!

想想吧,一位将军的画像贴在敌国的大街小巷里,用来当门神驱鬼辟邪,说明这个人这是多么的可怕啊!

刘义隆对着愤怒的老父亲,无力的辩解:“我老迈病弱,恐怕将来必是……”

还记得您老人家是怎么称帝的吗?

您当年就是这样的大将军啊。我哪能想到我这病病歪歪的身体就是不死呢。

刘义符在旁边吐舌头:“略略略~”生前有纨绔脾气是因为刘裕老年得子,疏于管教,他被人教坏了。死后还能保持,真是不容易。他也不是彻底废物,因为生前就喜欢做小买卖,死后依然乐于把外面送来的蔬果、种子、点心和酒肉高价卖给镇中其他人。

刘裕冷眼横了一眼儿子,这蠢货你就不能夺他军权让他养老吗,安抚自己的得力大将:“我当初不立他做太子,正因为如此。”并不是。

“符年幼狂放,故而安排你们四人主政。”哐哐哐一顿解释。

檀道济特别委屈,隔着屏障跟他一顿哭,说起妻子当初劝过自己不要进京,我没听她的。

接下来刘义隆和他就开始争论到底是谁先让对方产生了危机感,是谁让对方失去了安全感?一件一件小事,一句话一句话的掰扯。

围观群众:快乐!

刘义符切了一颗西瓜:“卖瓜卖瓜~又甜又脆的大瓜~”

刘裕:我这儿子是不是脑子有病?

这是宋朝被辜负的重臣。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貌若美妇的年轻人匆匆赶来,质问拓跋焘:“拓跋焘!我自年幼时,为你们魏国穷极心支,开疆扩土定鼎江山立下许多功劳,更胜张良。你将我下狱,因我贪污,我认,我已七十岁,被你诛灭九族,株连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人正是历经三朝,眼见着北魏立国的崔浩,拓跋珪之后,两代皇帝都夸他博闻强识,才略过人。他生前常常自比张良,还瞧不起诸葛亮,觉得陈寿的三国志里乱吹诸葛亮。结果呢……死后被张良鄙视了,又有什么颜面和诸葛亮相比,他的才智虽然差了点,可主公够信任他!何必一统天下,只要相知不相负就够了!(刘备:??你对我孔明有什么误解吗?)

拓跋珪也认得这个漂亮小男孩,他之前还和苻坚说过,自己要是也有那种爱好,可有一个比慕容冲还漂亮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