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风玉露七夕情:中华情侣节(第5/6页)

我们的情侣节要讲究精神,要讲究文化。七夕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有遍及神州的民俗基础,有牛郎织女的忠贞形象和优美故事,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理应成为中华民族的情侣节。

2010年国家七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指出:七夕的主题应突出“爱情忠贞”。

好极了!“爱情忠贞”,这不是情侣节是什么?

爱情是永恒的题目,中华民族重人伦、重家庭,情侣夫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伦关系之一,是一个家庭稳定与和谐的基石。“家和万事兴”。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酸甜苦辣的窝,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就是两个半球,半个球无法滚动,要有另一个半球。有人说结婚不是1加1等于2,而是0.5加0.5等于1。这有道理。婚姻是个有遗憾的长久结合,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丈夫或妻子,关键是夫妻要相向而行,以包容的心态处理好差异和矛盾,而不是动不动闹分离。牛郎织女本身就是已婚的夫妻而且有子女,以牛郎织女为形象代表的七夕情侣节,不是单属未婚情侣,而是涵盖各个年龄段的夫妻情侣。

中青年夫妻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最生动直观的全天候家教是夫妻恩爱。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因此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否认孩子父母亲中的任何一方,等于无形中否认了孩子的一半。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夫妻长期不和,会造成孩子性格的压抑乃至扭曲,甚至乖僻走上邪路。

对于老年夫妻,“老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恩爱存折。古汉语单音节词多,但在夫妻关系上,偏要用双音节的“恩爱”,强调“一日夫妻百日恩”,要有感恩报恩的心态。老年夫妻尤其如此。一对身份、体貌、学养相差悬殊的夫妻之所以能够白头偕老,主要是因他们在长年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中储存下了“恩爱”,在共艰危共患难中不离不弃储存下了“恩爱”。这种恩爱是任何引诱都不能战胜的。“糟糠之妻不下堂”、患难夫妻情义长,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在许多地方都开展七夕情侣节活动,石家庄中华情侣节开展十几届了,它不仅给优秀的年轻夫妻、未婚男女颁奖,而且给优秀的银婚、金婚、钻石婚的情侣代表颁奖,这符合我们中华情侣节的传统和内涵。

许多地方情侣节搞得非常热闹,既有传统内容,又有现代色彩。有一些地方,包括台湾一些地方,如果有一座现成的桥,在七夕节前,就把这座桥装点成鹊桥,让青年男女走鹊桥,老年夫妻也相携走鹊桥。记得2006年七夕,香港的凤凰卫视请笔者做七夕节的节目,我说今天晚上福建的武夷山有770对情侣踏上鹊桥,我觉得在武夷山那个地方770对已经很多了。第二天我一看信息,不是770对,是7700对,这么大规模!都有从上海坐着飞机过去的。这说明我们七夕传统没有断,在群众中有深厚基础,而且也适合当代人的需要。我们现在有很多地方开展七夕节活动,都挖掘本地的跟七夕节有关的文化资源,比如河北邢台有天河山,有一些牛郎织女的传说,当地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开展七夕活动。沂蒙山区也有牛郎屋呀,织女湖呀,等等,他们也开展活动。笔者的家乡福州有棵一千多年的大榕树,情侣们写了盟誓祈愿卡挂在树上。湖北的孝感,是董永的故乡,董永跟七仙女也是天上人间,跟牛郎织女是姐妹篇,也可以开展。有的地方举办情歌演唱会、相亲会,有的地方上演直接表现牛郎织女的《天河配》、《牛郎织女》、《鹊桥会》等戏曲。2014年,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等联合主办第二届北京七夕文化节,整个活动分为七夕歌会、鹊桥相会、传统婚礼、婚礼文化秀、经典评剧、特色民俗、运河文化图片展等7个板块22项子活动。东西南北中各个方面都在把七夕作为中华情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