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备忘录》(第14/16页)

如果仅仅通过类比和图解的方式,不考虑字面意义上的确切,并允许无礼的措辞,那么1890年以来,德国对英国的做法并非不像职业勒索犯。它的手段是威胁受害者:如果拒绝,就会发生某些含混而可怕的后果;受害者如果让步,勒索者就会凭借恶意而发财。但长期一致的经验证明:受害者可以保证暂时的安宁,但为时不久,友好的克制肯定会引起更多的骚扰和更高的要求。如果一开始就坚定地拒绝勒索,果断地面对一切不愉快的风险,则通常能毁掉勒索者的生意,胜过没完没了的让步。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决断,双方的关系更有可能不断恶化。

如果人们可以运用这种或许不是非常恭维的方式,解释德国政府的做法,那情况就是:德国政府不断用侵略性的恶意对待英格兰,最终导致了几乎永久性的摩擦。德国和其他各邦的关系不和谐,部分由于德国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它们,部分由于德国的做法暗示它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明智的德国政治家应该认识到任何世界政策的限度,不能作茧自缚地挑起所有敌对国家形成敌对的武装联盟。他也应该认识到泛日耳曼主义的大厦,及其在荷兰、斯堪的纳维亚、瑞士、奥地利德语各省、亚得里亚海的周边堡垒只有在欧洲自由的废墟上才能建立。人们必然会认识到,德国的海上霸权和大英帝国的生存不能相容。即使大英帝国消失,最强的陆上军事力量和最大的海军力量如果集中于同一个国家,本身就会迫使全世界联合起来驱逐这个梦魇。德国在南美洲获得适宜的殖民地,跟合众国政治信仰的基本原则——门罗主义不能相容。并且,在小亚细亚建立德属印度,最终必定妨碍或破坏德国统治海洋或征服君士坦丁堡,以及位于德国目前东南边界与博斯普鲁斯海峡之间的各国。每一个宏伟计划似乎都不能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实现,而德国似乎同时推行所有的计划,因此甘愿在全世界处处碰壁,引起挑战。但这有助于证明:德国的做法多么不合逻辑,多么缺乏协调规划,残酷的目标隐藏在鲁莽的冲动后面,莫名其妙的突然袭击,不顾其他民族感受的鲁莽行动。这些就是德国最近政策的显著特征。

如果有必要规划和接受一种理论,能切合德国外交政策所有确定的事实,就只能在下面两种假设中选择其一:

要么德国明确以霸权和海上优势为目的,但会威胁邻邦的独立,最终威胁英格兰的存在。

要么德国没有这样清晰的野心,认为目前只是运用它身为国际议事会列强之一的正当地位和影响力,谋求提升海外贸易、传播德国文化、扩大国民活动范围、随时随地利用和平机会在全世界创造德国的新利益,从而留下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是否有朝一日发生剧变,使德国获得指导跨地区政治行动的更大份额,不像现在这样局限境内。在现存政治条件下,无须涉及任何侵犯其他国家既存权利的行动。

在这两种情况下,德国都会明智地建设它能供给的尽可能强大的海军。

解释已知的事实,似乎不出以上两种可能。提供较窄的一种选择,也不会更容易接近确切结论。不过,思考一下就可以发现:英国政府其实没有必要二选一,因为第二种计划(半独立演进,并非完全不受治国术的协助)在任何阶段都可能变得跟第一种毫无区别,或是演变成有意识的计划。而且,如果演化计划成为现实,德国由此积累的地位显然将会对世界其余部分构成可怕的威胁,任何“恶意预谋”的蓄意征服造成的形势都与之绝无二致。

那么,情况似乎是:在第一种条件下,危险因素一目了然;在第二种条件下,危险因素有所伪装,但仍然存在。因此,无论危险是确实的还是意外的,似乎同样必须采取一般性措施。任何有能力的人都会就此形成判断,概要介绍方略无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