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大变局时代(第3/5页)

巴夏礼还是不同意。

最终,叶名琛派南海县县丞亲自送12名水手到英国领事馆,但拒绝道歉。

应该说,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叶名琛还是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马克思曾在1857年1月23日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撰写社论,这样评价:“在整个事件过程中,错误在英国人方面。……确实,这个中国人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全部问题都解决了。”

但是,只想要一个借口的英国人,却拒绝接收水手了。随后,英国军舰开始炮轰广州城。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5

在战争的爆发点广州,叶名琛其实并不是不少人以为的那样“消极抵抗”。在当时的广东,精锐部队都被调去镇压太平天国了,叶名琛虽为两广总督,但其实面临的是一个无兵可用的局面。

即便如此,英国军舰一开炮,叶名琛就在城内贴出了告示,号召军民同心,共同抵抗侵略者:“英夷攻扰省城,伤害兵民,罪大恶极……但凡见上岸与在船滋事英匪,痛加剿捕,准其格杀勿论,仍准按名赏三十大元,解首级赴本署呈验,毋稍观望。”

另一方面,叶名琛抓紧修复城墙和炮台,和他的前任一样,招募大量乡勇一起守城。白天,他让乡勇对英军采取袭扰战;晚上,他派装满炸药的沙船冲击在岸边休息的英国军队,还派出火筏对英国军舰进行火攻。

值得一提的是,叶名琛还颇具战略眼光:派人袭击英国军队的战略后勤基地香港,并对香港施行禁运,甚至还派人去香港投毒。这一度让香港陷入极大的恐慌,很多英国人都逃到澳门去避祸。

在叶名琛的各种手段之下,英国军队围攻广州4个月不克,香港总督包令甚至因此被英国政府解职。

那么这样看来,叶名琛似乎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了?

唉,也不尽然。

在英军围攻广州的过程中,叶名琛始终镇定自若,处乱不惊,是他真的有大气魄?不全是,也是因为他迷信。

叶名琛在总督衙门里,为他和自己的老爹建了一个“长春仙馆”,里面祭祀的是吕洞宾、李太白二位大仙。抵抗英军的一切军令和行动,叶名琛都要先扶乩(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一番。他反复宽慰部下说:“十五日过后即无事。”那就是占卜得来的。

另一方面,让叶名琛颇为自得的是,他在这场战争中率先打起了情报战。他一面大力逮捕广州城内给英国人通风报信的“汉奸”,一面又发动自己安插在香港多年的“情报网”,为他送来英国人的各种情报。叶名琛自豪地说:“我合数十处报单互证,然后得其端绪。”

可惜的是,他在香港的那些“情报人员”业务能力都不过关,很多人只不过是传递些在当地公开出版的新闻报刊信息给他而已。最关键的是,还经常传递错误的情报——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人明明打赢了,传递来的情报却是英国人输给了俄国人。

基于这种假情报,叶名琛判断英国人必不能坚持多久,自会撤退。

但事实是,1857年10月,暂时退到香港的英国军队,等来了额尔金爵士率领的援军,以及决定一起入伙的法军。当时英法联军有绕过广州的念头,但通过一艘截获的中国官船上的文件得知,叶名琛已经无钱再支付乡勇的酬劳了,换句话说,广州城其实已经基本无兵可守。

12月29日,英法联军终于攻进了广州城。

叶名琛坐在轿子中被送往“无畏”号军舰

6

抓到叶名琛后,英国人并没有虐待他。

叶名琛与其说是被“抓走”的,倒不如说是被“请走”的——他被允许带着自己的仆人和衣物、粮食,坐着轿子上了英国的战舰“无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