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一(第10/14页)

“大夫还璋,如初入,宾裼,迎,大夫贿用束纺,礼玉束帛乘皮,皆如还玉礼。”

按:注贿用纺、礼用玉与帛与皮,此一事也;还璋又一事也,二事皆如还玉之仪,不得分贿纺与礼玉为二事。还璋亦如还玉礼,贿纺礼玉亦如初入,互相备也。

“若宾死,未将命,则既敛于棺,造于朝。介将命,若介死,归复命,唯上介造于朝。”

上介死,则将命时不以柩造聘国之朝。士介死,则复命时不以柩造本国之朝。

“币之所及皆劳。”

币之所及,即宾请有事之所及也。当是时,尚未用币请。有事既及之,则币将及之矣。知宾之币将及于我,则我宜先劳之矣。

“又拜送。”

记之首节云:“明日君馆之。”郑注以为特聘宜加礼一节宜在其下。国藩按:首节记卒聘报书之速,谓报书在前一日,馆宾尚在后一日也。首节以记卒聘为主,此节以记馆宾时释词为主,不可相蒙。

《公食大夫礼》:“寡君从子。”

按:从犹及也,与也。《聘礼》亦曰:“寡君从子。”《左传》曰:“吾从子如骖之靳。”

“士羞庶羞,皆有大盖,执豆如宰。”

张尔岐云:“盖执豆,兼盖而执之也。”国藩按:盖字别为一句。谓皆有大、皆有盖也。张氏解属下句读,则不辞矣。

“一以授宾,宾受,兼壹祭之。”注:“一一受之,而兼一祭之。”

张尔岐云:“一以授宾者,品授之也。兼一祭之者,总祭也。”国藩按:一与壹同。一以授宾,谓总合授之也。上文赞者坐而辩取庶羞,辩取之后又兴矣。十六羞之大,必有一器盛之,乃能执之以兴。宾之所受,总受一器也,非分受十六大也。故一字当与壹同义。若一一授之,则以字为不辞也。张氏解上节壹以授宾,为总合授宾;而解此节为品授之。是但知上注犹稍也之误,而不知此注一一受之亦误也。

《丧服》:“衰三升。”注:“布八十缕为升。升字当为登。登,成也。”

按:升、登、成三字,古人多互用。《乐记》“则乱升”,《论语》“新谷既升”及“衰缕之升”,升皆训成也。《曲礼》“年谷不登”,《诗》“登是南邦”,《春秋》传“不登叛人之党”,登训成也。

“菲屦菅菲也”。疏云:“周公时谓之屦子,夏时谓之菲。”

按:菲字疑与“屝”字通。《左传》“共其资粮屝屦。”杜注:“屝,草屦。”

《丧服》:“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注:“庶子者,为父后者之弟也。小记曰:‘不继祖与祢。’”

按:祢即庶子。庶子之长子可以继祢,但不得继祖,以其父固庶子耳。

“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

张尔岐云:“所后者之妻,即其母所后者之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即其外祖父母及舅与内兄弟,皆如亲子,为之著服也。”国藩按:所后者之昆弟,即其世父叔父也。所后者之昆弟之子,即其从父昆弟也。张氏谓即舅与内兄弟,恐非经意,顾氏炎武、盛氏世佐已详辨之。

“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其余皆众臣也。”

方观承氏以经所云公之士及大夫之众臣皆非贵臣也,故降其服;传所云公之卿及大夫之室老士皆贵臣也,故不降其服。其说亦通。

“齐衰大功冠其受也,缌麻以功冠其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