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态的犹太恐惧症的兴起,1918—1933(第10/21页)

弗德尔的犹太恐惧症在性质上主要是经济的;但是,在振兴纳粹党的意识形态坚定分子当中,对犹太人的仇恨呈现出更为有害的意识形态的尺度。灭绝性的犹太恐惧症的主要催化剂是希特勒的政治导师迪特里希· 埃卡特。他是一个二流的记者,花里胡哨的爱国戏剧的作者,自我膨胀、装腔作势的人。像纳粹党核心圈子的其他成员一样,埃卡特在心理上是不稳定的,道德上是堕落的,政治上是危险的。从1918年至1920年,他出版了高度煽动性的报纸《在平凡的德国人当中》,这张报纸专长于反犹太人、反共产主义。他也是种族主义遒力会的著名成员,因此成了纳粹党的助产士。他的社会关系使德国工人党在1920年12月获得了《慕尼黑观察者报》这份报纸。后来这份报纸由埃卡特编辑,重新命名为《种族观察者报》,成为了纳粹党的意识形态喉舌。埃卡特在希特勒那里发现了德国的救世主,他把这位年轻而无经验的煽动者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丰满他的羽翼。希特勒反过来十分崇敬埃卡特,视他为纳粹运动的楷模和精神教父,后来把《我的奋斗》献给他作为纪念。埃卡特1923年12月去世,他留给纳粹运动最后的遗产是起草了一本有毒而荒诞的宣传小册子《从摩西到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希特勒和我的对话》,在其中,他回溯了两千年的历史,机敏地将所有现存的反犹太人的诽谤端了出来,并给读者惊人的启示:犹太人和恶魔结盟,不仅寻求对世界的统治,更令人恐惧的是,他们在寻求对世界实际的毁灭。但是,这本小册子采用确定的观点戛然而止:虽然他们可能毁灭世界,但是犹太人终将是短命的,自我毁灭。

1919年的某一天,为了逃避布尔什维克主义,年轻的波罗的海的德国人阿尔弗雷德· 罗森贝格出现在埃卡特的办公室,询问埃卡特是否能够使用“一位反耶路撒冷的斗士”。这位兴奋的编辑据说眼睛都没有眨,回答说“当然可以”。罗森贝格作为“犹太人问题”、布尔什么维克主义、纳粹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专家臭名昭著的职业生涯就这样开始了。罗森贝格出生于爱沙尼亚的瑞威尔(里加的旧称),母亲是爱沙尼亚人,父亲是立陶宛人。从文化上来说,罗森贝格属于德国人称的外国领土的德国人,属于那些生活在波罗的海国家、俄国以及欧洲或者海外其他地方德国人社区的德国人。这些“小德国人”经常培育一种夸大的德国民族性的感觉,显示出强烈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色彩。尽管罗森贝格追求着一种技术的职业,在里加和莫斯科学习建筑学,但他让自己沉浸在种族主义哲学的知识氛围当中,以致当他遇见希特勒之后,两个人立刻成为了心灵的知己。罗森贝格是一个喜欢沉思、学究气很重、狭隘的意识形态工作者,被人称为“受教育极度有限的人”。像希特勒一样,他的世界知识主要来自种族主义的宣传小册子,以及许多可疑的观点和理论。他从雅利安人优越性的自利信条的圈套出发,建立了一种世界观,接着在一系列著作中把这种世界观投放到世界。它们包括《变化时代的犹太人的踪迹》(1920)、《塔木德经中的不道德性》(1920),以及巨著《20世纪的犹太人神话》(1930)。

罗森贝格对散布反犹太人偏见最著名的贡献之一,是他作为《种族观察者报》总编辑的工作。这份报纸是犹太恐惧症宣传最成功的工具。罗森贝格也是传播狂热的犹太恐惧症宗教观最重要的知识分子的代理人。这种宗教观几个世纪以来已经毒害了俄国文化,并以特别恶心的形式在《锡安长老会协议》中浮出水面。罗森贝格在去埃卡特办公室很久之前已经将自己沉浸在这一协议当中。后来,他说服希特勒这份文献是绝对真实的,在1923年出版了他自己编辑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