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4/9页)

這一著「先聲奪人」,傜僮喪膽。那四個倖逃一命而愛多嘴的人,到處傳播,這回來的一個姓韓的,可不好惹,千萬當心。侯大狗部下的士氣,瓦解了一半。

於是韓雍點將發令,命總兵歐信,參將孫騏、高瑞等領兵六萬,自象州、武宜分五路攻大藤峽北面;以都指揮白金、楊嶼、張剛、王屺等領兵九萬,自桂平、平南,分八路攻大藤峽南面;另派參將孫震、指揮陳文章帶領所部,自水路進發,相機支援。此外各處要隘,皆派精兵把守,以防流竄。

侯大狗見今番官兵的部署,不比往時,心生畏懼,但亦不甘投降,將婦女及多年來擄掠得來的金銀財寶,移到一個絕險的橫石塘,然後在大峽南面,伐大竹作柵門,沿崖密布,預備了大量的滾木、標槍、巨石,自然還有弓箭,箭鏃是用毒藥淬過的,決意跟官兵大幹一場。

十二月初一,韓雍下令,諸道並進。官兵是往上仰攻,形勢不利,但士氣極旺,呼嘯之聲,山鳴谷應,動人心魄;儘管飛矢如雨,滾木標槍一波一波往下落,而手持藤牌、各自為戰的官兵,預先經過多次提示,各找隱蔽之處,消耗對方的武器,勿輕還擊。看看飛矢、標槍,逐漸稀少,只聽一聲號炮,隱身岩石大樹之間的弓箭手,一齊出現。強弓硬弩,往上勁射,守柵的傜僮為之氣奪,遠遠望去,已有逃散的模樣了。

「發神銃!」韓雍一聲令下,用火藥擊發的雙頭銅銃,威力非凡,竹柵一個個被擊毀,士兵奮勇搶登,殺聲震天,這一場硬仗打得傜僮膽戰心驚。

捷報到京,已是成化二年正月。恰逢阿菊生子,正是雙喜臨門,皇帝非常高興,召見李賢,交代兩件事:第一,封阿菊為皇貴妃;第二,趙輔、韓雍應該論功行賞。

「本朝的制度,只稱貴妃,加一皇字,亦未始不可。不過趙輔、韓雍論功行賞,為時尚早,應待大功告成再議。」

「也好。」皇帝又說,「等大功告成的捷報到了,我要冊立太子,你通知禮部預備。」

「是。」

不久,第二次捷報到京,生擒侯大狗等七百八十餘人,斬首三千二百餘級。趙輔附奏,韓雍已將大藤峽的大藤砍斷,易名為斷藤峽。

這一回可不是雙喜臨門,皇帝亦喜亦憂。喜的是即位兩年,建此武功,足可告慰於先帝;憂的是萬貴妃所生之子,不是瀉肚,就是高燒,經常鬧病。因此,只命內閣論功行賞,不談冊立太子的事了。

內閣召集吏部、兵部兩尚書議定,趙輔封武靖伯;韓雍升為左副都御史,仍舊提督兩廣軍務。其餘將士的功勞,等趙輔、韓雍班師後另議。

※※※

萬貴妃之子,終於因為驚風而夭折;但皇帝另有值得安慰的事,柏賢妃有喜了。

這就越發使得萬貴妃傷心欲絕。皇帝總是這樣勸慰:「你能生第一個,就能生第二個。」這話說得多了,萬貴妃不免動心,又想到萬安了。

萬安已經很得意了。當萬貴妃有喜時,為了酬謝他的種子方,派程敏送了他十粒南海大珍珠;萬安謙謝不受,寫了個請安帖子,自稱為「族姪」。萬貴妃出身寒微,有個進士出身的內姪,自然欣喜萬分,告訴皇帝說:「我有個姪子叫萬安,請你提拔他。」

於是皇帝查明了萬安的職銜,特旨超擢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內閣參機務。及至萬貴妃冊封,她的三個弟弟,萬喜、萬通、萬達,都當了錦衣衛指揮。萬安稱之為叔,與「二叔」萬通尤其投緣。不道兩人另外還有一重關係──萬通的妻子姓王,做了官太太將她的母親接來享福,母女倆回憶從前的苦日子,悲喜交集,感慨不盡。

「妹妹不知道在哪裏?當時是賣到哪一家的?」

「我記得姓萬,說是甚麼萬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