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6/9页)

報名的倒是不少,但能舉者不能射;能射者不能舉,合於兩個條件的,一千人中不過一、二人而已。

參將孫震的部下,素以精悍見稱,他的三萬人中,入選的不到一百人。孫震為此大表不滿,面見韓雍,說陶魯的行徑,有傷他營中的士氣,言下流露出蔑視陶魯一無是處之意。

「陶魯是陶成之子。」韓雍說道,「陶成的謀略,是我當年在江西當巡按御史的時候,親見親聞的。陶魯頗有父風,我信得過他。」

這陶成是廣西鬱林州人,永樂年間的舉人,由典史起家,經長官不斷保薦,正統四年由大理事評事超擢浙江提刑按察使司僉事。按察使名為掌一省刑名,其實職掌甚多,可以說凡是文武官員失職,不能保障地方、護衛百姓的事,都可以管。所以按察使司僉事並無一定的額數,隨事增減,分巡各道,一道管兩至三個府,又因任務而區別為提督學務、清軍、驛傳、水利等等。陶成一到浙江,被派到浙東台州、處州一帶去當清軍道。

清軍道或稱兵備道,無事整肅軍紀,便是清軍;有事備戰,指揮軍務,職任甚重,所以這是個考驗人才的職位。陶成到任不過一個多月,便遭遇了嚴重的考驗:倭人入侵。

原來自唐宋以來,日本跟中國的關係,一向不錯。及至蒙古鐵木真崛起,被尊為成吉思汗,父子祖孫三代經營,滅西夏、滅金以後,元世祖至元十六年滅宋而統一中原。在此以前,高麗已臣服於元;至元十一年,忽必烈遣將與高麗合兵兩萬餘人,分乘戰船九百艘東征,前鋒已在九州的分津海岸登陸,佔領了博多、箱崎等地,但以大隊戰船在海面遇風受阻,不得已班師西返。

蒙古自成吉思汗起,縱橫九萬里,三次西征,威名遠播,及於羅剎、西洋。忽必烈對至元十一年東征之役無功,耿耿於懷,因而滅宋以後,緊接著派大將范文虎,率兵十餘萬,分乘戰船兩千餘艘,再度東征。日本朝野得報大驚,齋戒沐浴,祈求天照大神庇佑。元兵先頭部隊已抵達九州,在肥前、築前登陸,不意海面突起大颱風,元兵主力皆葬身魚腹。日本稱這一陣颱風為「神風」,稱元朝為「元寇」,就此斷絕往來。忽必烈亦於至元二十三年明詔罷征日本。

當元朝兩次入侵後,鐮倉幕府由北條家「執權」,雖能化險為夷,但日本亦大傷元氣,因為要防備元軍第三次重來,沿海加強戒備,軍費支出浩繁;又兩次「恩賞」守禦將士,需費甚鉅,財政日漸困難,竟導致鐮倉幕府的沒落。足利家的室町幕府,繼之而起。

到明太祖起兵時,日本正分裂為南北朝,洪武三年遣使諭日本朝貢,在九州遇見南朝的懷良親王,話不投機,不歡而散。但幕府則很想與明朝修好,因為早在鐮倉幕府末期,就發現對中國的貿易,有大利可圖,得以挹注困窘的財政。所以在元朝第二次東征的四十年以後,北條家曾為了籌募建築建長寺的經費,派了一條貿易船到中國海口。足利家亦以同樣的理由,派過一條「天龍寺船」。但這都是私下貿易,就中國而言,是犯禁之事;倘能修好,以朝貢為名,大大方方做生意,豈不比偷偷摸摸好得多。

哪知正當幕府在籌畫時,遇到了一個意外的挫折。事起於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謀反,此人是安徽定遠人,從政以後,以小吏起家,曲謹有才,寵遇日甚,洪武三年便入參機務,六年拜相。

胡惟庸既貴以後,本性漸露,蒙蔽太祖,專擅跋扈。開國名臣徐達、劉基都曾在太祖面前揭露他的奸險,而太祖不悟。恰好劉基有病,太祖竟遣胡惟庸帶醫生去為劉基診視,結果毒死了劉基。

這一來,胡惟庸的勢焰更高漲了。於是有一班小人,偽造靈異祥瑞,先是說他定遠老家井中長出來一支石筍,出水數尺;又說他家三代祖墳,入夜火光燭天,凡此都是大發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