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南朝“最弱王朝”陈朝(第5/7页)

陈蒨在位的时候,也遇到了他叔叔陈霸先遇到的问题。这时候另一个北朝政权西魏使坏,故意在陈蒨登基后放回了被其扣押的陈霸先亲子陈昌,企图挑拨陈朝内斗。陈昌也很配合,在回陈朝的路上,就写信大骂堂兄陈蒨“夺位”,起初陈蒨几度安抚,一路上又送礼又封侯,但陈昌就是不买账。关键时刻陈蒨很会“装”,故意当着侯安都等重臣的面长吁短叹,假装说要把皇位“禅让”给陈昌,自己找地方养老。百官们哪肯答应,当下万众一心:干掉这个不知好歹的陈昌。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受陈蒨的指使,大将侯安都假意“护送”陈昌回建康,路上发动突袭,把陈昌五花大绑扔进长江里喂鱼。初登基的陈蒨小施手段,就除掉了这个帝位的最大威胁,事后他更会装,先假装宣告全国,说陈昌路上“溺水身亡”,接着大办丧事,痛哭流涕,好一派兄弟情深的模样。接着他又“厚道”了一把,不惜割让了大片江淮国土,从西魏手里赎回了同样被扣押的亲弟弟陈顼。但“厚道”的陈蒨,最后却没有放过对他登基有大功的侯安都,当然这也是侯安都自己惹的祸。在平定王琳之后,侯安都成了陈朝的“征南大将军”,俨然朝廷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也越发不拿陈蒨当干部,总觉得这个新君软弱可欺。不但自己招揽了许多文臣武将,甚至在陈蒨整顿吏治的时候顶风作案,包庇和自己有瓜葛的贪官污吏。有一次陈蒨在宫中举行宴会,侯安都喝高了,竟然躺在陈蒨的御座上高声呼喝,“政治影响”坏到了极点,如此嚣张跋扈的人物,当然不能不除。对侯安都,陈蒨也很隐忍,每次侯安都嚣张,陈蒨都好言抚慰,摆出“仁至义尽”的模样来,公元563年,陈蒨假装召侯安都全家入宫赴宴,席间酒过三巡,突然翻脸宣布侯安都罪状,把他全家当场逮捕。之后侯安都被“赐死”,但家族并未被株连,陈朝最大的权臣,就这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被除掉了。

纵观陈蒨在位的表现,主要“套路”就是先示弱,装无能,趁对手麻痹的时候,突然致命一击,可谓心计深重。凭其心计,他除掉了与他争位的堂兄陈昌,杀掉对他有拥立大功的侯安都,击败了北齐的进攻,剿灭了王琳的叛乱。同时他也很会“立牌坊”,比如他曾下诏全国节俭,立法打击权贵奢靡,惩办贪官污吏,他自己也恭行节俭,缩减开支,并且友爱自己的宗室兄弟,不惜割国土换亲弟弟。这一切的结果,就是他在位时期,陈朝日益强盛,经济日益复苏,百姓安居乐业。虽然后世对他的行为褒贬不一,但他确实是一位振兴社稷的好皇帝。

公元566年,44岁的陈蒨驾崩,其子陈伯宗即位,3年前他杀侯安都的恶果,在这时也遭到了报应。侯安都虽然跋扈,但对陈朝却忠心耿耿,并无反叛之心。何况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牵制陈朝宗室的力量,他的死让陈朝政权一下子失去平衡。侯安都死后,陈蒨最信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陈顼。在临终前还遗命陈顼辅政。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生前忠心耿耿的好弟弟陈顼,会在他死后反咬一口。陈伯宗登基后,执掌大权的陈顼,很快开始排除异己,以“太傅”的名义把持大权,在除掉尚书仆射列仲举、中书舍人刘师知等政敌后,他从此独断专行,把陈伯宗彻底架空,并最终在公元570年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陈宣帝。

陈顼的篡位,从封建伦理纲常上说,自然是“不齿”的,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远强于其侄的好皇帝。他在位时期的陈朝,也到达了政权的“黄金时期”。他在位的“文治”方面,对先前的陈武帝、陈文帝可谓“萧规曹随”,继续进行恢复生产的工作,在江南发展农业,两广产量比较高的新稻种,也在这时候被大量引入到江南,他还修缮了因战乱而损毁的江南各处水利工程,使当地农业大进。此外他还多次勒令世家大族释放奴婢,给那些恢复了自由身的奴婢们划分土地,增加国家的自耕农数量,陈朝的经济实力,也在这时候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