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江河残破,赫赫盛唐不归路(第2/11页)

韦坚与太子李亨在市井之中会面,还与皇甫惟明相约夜游,一同前往位于城内的景龙道观。这一次秘密的行动没有逃出李林甫的暗中监视。李林甫立即向李隆基报告:韦坚作为皇亲国戚,与太子和边将私下秘密勾结。李隆基虽然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密谋之心,却不想轻易涉及太子,因为三庶之祸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于是李隆基并没有进行审讯,而是立刻结案,将韦坚由刑部尚书贬为缙云郡太守,皇甫惟明则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解除了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播川郡太守,兵权移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这一处理,只是针对韦坚和皇甫惟明的个人过失,并没有针对太子李亨。所以,太子亨有惊无险,李林甫也无可奈何。

韦坚被贬之后,他的弟弟兵部员外郎韦芝上疏替他鸣冤叫屈,为了达到目的,韦芝还让太子李亨作证,谁知这样一来,让李隆基大为震怒。太子李亨见状十分恐惧,为了逃脱自己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干系,立即上表替自己辩解,并以与韦妃感情并不和睦为由,请求父皇准许他们解除婚约。李隆基看到太子如此坚决,心软了下来,准许他与韦氏解除婚约,和太子共同生活多年的韦妃从此削发为尼,在佛寺之中度过余生。李林甫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牢狱为满,逼死了很多人,一直到李林甫死后,此事才停止,而太子李亨的谨慎使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作为太子东宫官属的杜有邻被女婿柳勣告发。柳勣生性狂疏,喜欢结交豪杰。柳勣就与太守李邕打成了一片,成为至交。李邕生性豪爽,不拘小节,任职期间多次因贪污被人告发,屡遭贬斥,但是才艺出众。由于案情重大,由宰相李林甫直接负责,李林甫将李邕、王曾、太子李亨都牵连进去。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勣诬告,先将案情扩大,又引李邕作证,使案情一下子扩大,大有废太子于朝夕的架势。但是李隆基仍旧态度谨慎,因柳勣、杜有邻等与皇室有亲戚关系特予免死,判杖刑,流放到岭南。但李林甫暗中授意执行杖刑的人,导致杜有邻、柳勣在重杖之下丧命。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李邕被判处死刑。杜有邻一案让李亨十分不安,他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宣布与杜有邻的女儿杜良娣解除婚约。

两次大案,两次婚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亨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尚未到中年,就已经有了白发,有种人到暮年的感觉。

后来,李亨又娶了一位太子妃,她就是后来成为李亨皇后的张氏。张氏的祖母窦氏与李隆基的母亲是亲姐妹,李隆基小时候,母亲窦氏就被武则天处死,是这位姨母将他抚育成人。因此,李隆基一直对姨母心怀感激。即位后,李隆基封她为邓国夫人,姨母的五个儿子也都封为了高官,其中一位还娶了李隆基的女儿。

但是李亨并未因为娶了张氏就放下心,他依旧十分谨慎,就连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不敢大意。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有一道菜是烤羊腿,李隆基让太子李亨割来吃。李亨割完羊腿手上都是油渍,就顺势用一个饼把手抹干净。一向节俭的李隆基看到很不高兴,李亨注意到父亲的表情,就将手擦干净之后,把饼拿起来吃了。这个举动大大出乎了李隆基的意料,不禁喜上眉梢。但是,宰相杨国忠在清算李林甫的同时,仍旧是太子李亨的死对头,两个人明争暗斗了很多年。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才找到反击的良机,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太子李亨同亲信密定之后,派李辅国去拉拢陈玄礼对付杨国忠,杨氏一族被诛杀后。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分道扬镳。李隆基一路艰阻,到达成都。李亨抵达灵武,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改年号为至德,并派使者前往四川,向李隆基报告这一消息。多年来险象环生的太子生涯从此划上句号,多年的对头杨国忠也已经命丧马嵬坡,登基后的李亨终于可以一展愁容,扬眉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