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江河残破,赫赫盛唐不归路(第4/11页)

越王想当太子心切,什么都愿意听张良娣的。张良娣派太监选拔宦官二百多人,全副武装,埋伏在长生殿后面,准备随时发动兵变,等待时机杀死太子。一切安排好后,张良娣召太子入宫,可是他们的阴谋被李辅国知道了,他立刻调集禁军数百人埋伏在凌霄门保护太子,太子刚到达门口,就被李辅国手下的人带到了安全的地方,李辅国自己率兵冲进长生殿,抓住了越王李系等百余人。张良娣吓得躲进了唐肃宗李亨的寝殿,李辅国带兵冲了进来,抓住了张良娣,李亨并不知道兵变的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张良娣向李亨求救,然而李亨自己连话都说不出来了,病情急剧恶化,当场就驾崩了。没有了唐肃宗李亨,李辅国一手遮天,把张良娣和越王李系都处死了,拥立太子即位,就是后来的唐代宗。唐代宗与建宁王虽然不是一母同胞,却一直兄弟情深,他即位后很快就为建宁王大事昭雪,先追封其为齐王,后来又追谥为承天皇帝,大办丧礼。

平息安史之乱,唐军收复两京

李亨在灵武为诸将所推举,登基为帝,改元至德,成为了唐肃宗。李亨一直有个心病,那就是尚未荡平安史之乱的余孽。于是,他开始整顿军队,准备收复两京。

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奉诏讨伐叛军。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人,出生在官宦之家,他的父亲郭敬之曾任绥、渭、桂、寿、泗等各州的刺史。郭子仪自幼好武,后来参加了武举考试,成为了一个武举人,他以武举身份担任左卫长史。由于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政治腐化,没家族背景的郭子仪在边防一呆就是几十年,直到他五十八岁的时候,郭子仪才被提拔,升为开德军使、太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郭子仪推荐了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和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由于安史之乱初期,名将封常清和高仙芝都被唐玄宗李隆基诛杀,所以郭子仪所带领的队伍成为了大唐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队伍。郭子仪率领部队大败高秀岩部,攻下了静边军和马邑,打通了朔方和太原的联系,使安禄山南下太原,从而夹击关中的计划成为了泡影,并为大唐军队日后东出井径、进入常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郭子仪率朔方精兵出井径,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一起打击叛军,在九门、嘉山连败史思明的军队,歼灭了安禄山的军队数万人,唐军的声威因此大震。但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东面战场的胜利并没有挽回大唐军队正面战争的大败,长安被安禄山的军队攻克后,郭子仪、李光弼退守井径,河北诸地皆失。

除了郭子仪,唐肃宗李亨还任命李泌为侍谋军国。李泌字长源,陕西京兆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的后代,是当时有名的道家名士,和李亨是布衣之交。安史之乱后,大唐江山开始破败,李泌暂时放弃了他的升仙梦,奔赴灵武,帮助落难时的旧友、现在大唐王朝的皇帝李亨。李亨对李泌关于军国大事的建议言听计从。李泌和郭子仪两个人成为了大唐王朝平叛安史之乱的文武两大支柱。

按照李泌的进攻计划,大唐的军队应该集中兵力直指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老巢范阳,他让郭子仪和李光弼牵制住叛军史思明、张忠志、田乾真、安守忠这四大主力,然后以建宁王李倓率军经塞外进攻范阳,李光弼出井径进攻范阳,攻下范阳,端掉叛军的老窝后,再合力围剿两京。

唐肃宗李亨最初准备接受李泌的建议,但是他身边的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他的宠妃张良娣天天吹枕边风,抱怨西北的坏天气,让他早点打回长安,好早点回到以前住的宫殿,过上舒适的生活。除了张良娣,当初帮助李亨登上皇位的有功宦官李辅国和鱼朝恩以及丞相房琯也都是这种想法。在众人的影响下,李亨决定先收复两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