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江河残破,赫赫盛唐不归路(第3/11页)

良娣弄权,贤良亲王含冤而死

张良娣是唐肃宗李亨的妻子,邓州向城人,她的祖母窦氏,是唐玄宗母亲昭成皇太后的妹妹。在安史之乱刚刚爆发时,李亨随父亲逃离长安,张良娣当时也跟着丈夫一起出逃,在逃难的路上,张良娣十分地照顾李亨,两个人患难与共,恩爱有加。李亨在灵武即位登基后,封张良娣为淑妃,张良娣成为宠妃后,渐渐开始显露出野心勃勃的本性。

在安史之乱的逃亡中,和李亨一起的还有他的儿子李倓,李倓是李亨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张宫人。途中,李倓看见百姓十分慌乱,便和宦官李辅国进谏他的父亲李亨,劝他收拾兵马,领导大家抵抗叛军,他说:“逆胡犯阙,四海分崩,如果不顾及百姓,那国家日后如何复兴呢?现在当今圣上从长安入蜀,如果贼兵把栈道烧毁,那么中原之地就被拱手送给贼兵了。百姓的信任一旦消失,那就不可复合了,如果趁现在还没有消失的时候进行弥合,是可以的,不如把西北的守边之兵收回,召令郭子仪、李泌二将率兵到河北,与西北的守兵一起合力东讨逆贼,克复二京,削平四海,使江山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以迎至尊,这不是作为孝顺的子孙应该做的吗?”

李亨听了李倓的话,同意了率兵北上,在北上的途中,李倓率领骁骑数百,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李倓统军作战,多次击溃了盘踞在关中的叛军。

张良娣因为受到唐肃宗李亨的宠爱,所以权倾一时。她和李辅国勾结,招致当时还是广平王的李俶以及建宁王李倓的不满。张良娣甚至一再恳求李亨立她所生的儿子为太子,李亨的态度一直不置可否,建宁王李倓得知这件事曾经多次向父亲进谏,表示为了大唐中兴坚决反对立张良娣的儿子为太子。没过多久,张良娣的儿子就夭折了,立太子的事情就此搁置。但是张良娣依然在后宫兴风作浪,想要通过李辅国,来干涉朝政。建宁王李倓向李亨报告说:“陛下,良娣骄奢恣意,和李辅国内外勾结,一定要多加小心啊。”李亨并没有相信,但是这件事加深了张良娣对李倓的怨恨。

张良娣开始策划打压建宁王李倓的阴谋,她在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之间制造罅隙来使他们互相产生误会,渐行渐远。张良娣先劝李亨把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立为太子,再改任建宁王李倓为兵马元帅。建宁王李倓一下就识破了张良娣的阴谋,直言不讳地劝阻了李亨。

张良娣看一计不成,心中又有了别的计谋。她在李亨面前吹枕边风,她对李亨说:“陛下,建宁王恨不得当元帅,所以想谋害广平王。”李辅国也添油加醋地进谗言,也说建宁王李倓因为没有当上兵马元帅而心怀不满,准备谋害广平王李俶。李亨见双方都说了这件事,心中大怒。在张良娣和李辅国两个人的蛊惑之下,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下令将建宁王李倓赐死。李俶和李泌多次向唐肃宗李亨表明李倓没有罪,李亨自己后来也感到有些后悔,然而为时已晚,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没有了建宁王李倓这个绊脚石,张良娣和李辅国更加为所欲为,在朝廷中形成了很大的势力,懦弱的李亨也只能听之任之。随着权力的日益加大,李辅国越来越专横,对张良娣也不如从前那么毕恭毕敬了,张良娣想独揽大权,所以和李辅国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后来,唐肃宗李亨得了重病,便下诏让太子监国,处理军国大事。张良娣想废掉太子,因为怕日后控制不了他。于是暗中让越王李系入宫,准备拥立他为太子,可是李辅国却支持太子,所以张良娣和李辅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张良娣打算除掉李辅国,她想借太子的力量,但是太子并没有上她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