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统一之战(第7/12页)

1925年7月,刘湘、邓锡侯、袁祖铭组成倒杨联军,向杨森发起反攻。

杨森震怒不已,欲举兵相应,进攻重庆。黄毓成连说不可:“我急则敌合,我缓则敌分,如今应采用持久战略,联军久拖不决,内部必然分化,到时可各个击破。”

杨森哪里忍得住,等什么等,看我一拳把他们全给揍趴下。

不料经过课间十分钟,倒杨联军蓄足了力量,杨森一拳过去,差点把腰都给闪了。

杨森这下坐不住了,他披挂整齐,决定亲自到前线督师。就在他离开成都的当天,留守后方的“内鬼”之一便挂起了反戈的旗帜。

这名“内鬼”名叫王缵绪,是杨森的得力师长。刘湘给了他盐运使作为交换条件,但王缵绪说,他可不光是为了这份美差才会“叛主”,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杨森这个“主公”很不像话。

罪状之一是厚此薄彼。王缵绪曾对人说:“杨汉域(杨森的侄子)才当个骑兵团长,团部却存有四十万颗子弹,是我们远远不及的,看来我这个师长连团长都不如。”

杨森用人不拘一格,一些年轻军官原先资格不如王缵绪,也很快就升到了同一级别。王缵绪对此牢骚满腹,还作了一首诗,说自己“虽无卫霍功,却称干城将”,但是杨森“用人如积薪,后来应居上”,是不看重他这个老前辈。

罪状之二则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某天,两人私下吹牛闲聊,王缵绪问杨森:“督理,你讨那么多老婆,不怕她们争风打架吗?”

杨森嘿嘿一笑,十分得意:“养老婆如养马。要骑,牵来,不骑的话,就拴在槽上,她们要争风打架,我就用马鞭子抽。”

王缵绪后来就说,杨森对待同床共枕的老婆都如此刻薄,还会对部下好吗?

王缵绪对杨森的不满的确由来已久,但杨森却一点儿看不出,还以为王缵绪是个“忠臣”。

王缵绪很会装,他给自己纹身,不过纹的不是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一个米老鼠。而是在左臂上用针刺了一个字“森”,然后涂上蓝靛汁,使其渗进皮肤里。

与此同时,王缵绪还命令官兵们每人都得照样刺个“森”字。

针刺自然很疼,可这就叫苦肉计,以此显示他及他的部队对杨森的效忠。

如果不是充分地信任王缵绪,杨森也就不会在出征前赋予其以后防重任。听见王缵绪倒戈的消息,杨森如闻晴天霹雳,一时六神无主,对众人说:“王治易(王缵绪的字)都变了,我还打什么,不打了,不打了!”

见杨森阵脚大乱,刘湘趁势指挥倒杨联军发起全线总攻。

杨森发出通电,说他“非不能战,实不愿战”,把乱七八糟的军队全丢给黄毓成整理,自己则仓皇逃离。

黄毓成率几万主力军被联军包围于嘉定(今乐山市),他主张强行突围。但各将领暗中都已凭借同乡同学的关系,与联军方面牵上了线,均不愿再打仗。黄毓成回天无力,只得躲进峨眉山的寺庙,随各部自行其是,这就是“统一之战”中的“嘉定缴枪事件”。

黄毓成虽是滇将,但因在护国之役中与邓锡侯、刘文辉等人有旧,这些人不仅没有为难他,还专程派人请他下山。

想到自己的所有努力均作东流之水,这位“老陈宫”不由得痛哭流涕,一边哭一边大骂:“子惠(杨森)孺子不可教!”

当着来人的面,黄毓成把他几十年来随身携带的一方翠玉私章掏出砸碎,发誓从此再不做军人,只愿去上海做寓公终老一生。

杨森也脱去军服,换上便装,灰溜溜地离开了四川,来到汉口。就在这里,他遇到了正准备前往上海的黄毓成,杨森又羞又愧,开口闭口不离“斐公”二字,还让手下招待黄毓成住进高级饭店。

不管怎样,他统一四川的梦是彻底破碎了,从此再也不能在川中称王。当时四川流行一首打油诗,说杨森之惨:“回首巫山泪两行。”“统一之战”结束后,按照惯例又得开善后会议了。川人对此早已熟视无睹,均称之为“分赃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