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统一之战(第9/12页)

刘湘也正为这事犯愁,只是觉得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不能不讲信用。当然了,春秋无义战,江湖上混的,究竟有谁真正讲过信用二字呢。但刘湘不同,他跟刘备一样,打的就是仁义礼智信的招牌,自己不能砸自己的牌子呀!

刘备当年其实一心要抢夺人家的产业,可表面还得装正人君子,为此只好一直在四川的大门口徘徊来徘徊去,那个纠结啊。如今的刘湘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在听完谋士的谏言后仍然犹豫不决。

杨森在重庆等着刘湘派员来迎,可好多天过去了,连根毛也没等着,火了,于是放话出来,说他将率六团之众自己来渝,不要你们接了。

在渝文武百官又来找刘湘了,说你看你看,我们说早点去接吧,难道非得把人逼得下不了台才罢休吗?

刘湘还是举棋不定,不接不好,接又不好,一个劲地问身边的谋士:“事急矣,奈何?”

谋士们开碰头会,再度向刘湘剖析其中的利害得失,刘湘这才下定决心要把杨森拒之门外,可他仍然觉得这话不能从他这个“仁义君子”的嘴里说出来。

按照事前安排,一个谋士在军事会议上发言,说刘杨合作,自然之事也,既然这样,那么重庆的部队既是刘湘的部队,也等于是他杨森的部队,又何必率六个团来重庆呢,这算什么意思?

话音未落,武将们一片嘘声,认为谋士在胡扯。大家都带兵打仗,谁进城上任不得武力护卫啊,尤其杨森这样的纯武将,又不是文人,完全可以理解。

会上刘湘做出一副人云亦云很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心里像被无数猫爪子在挠,暗自着急啊。谋士把刘湘拉到一旁说:“实在没办法了,你要再不出手阻止的话,杨森就真要来了。”

刘湘也知道不能再躲在一边了,这才把面具摘下,以直辖部队全体将领的名义发表电文,把杨森来渝的路给阻死了。

杨森不能来渝,当然不开心,但杨森其人虽刚愎蛮横,却也不是刘湘那种扭扭捏捏、故作姿态的人,换句话说,他如果真要做小人,马上就做了,绝不会把自己打扮成一君子。

杨森去重庆,肯定是要赶刘湘的,这没二话说。不过尽管眼下他又收拢了旧部,然而一掂量,真打起来,未必就干得过刘湘,那还不如顺水推舟,先留在万县做个“万县王”,以后再跟你慢慢计较。

于是,杨森驻万县,刘湘驻重庆,与其他速成系的大小诸侯们共居川东,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一带则为邓锡侯、刘文辉等保定系诸侯所居,大家彼此对峙着,川中又进入了新的“春秋列国”。万县乃江边城镇,常有外轮沿江来去。某次,杨森的一个师长在江岸候船,适逢英国商轮路过,就带着几个卫兵上了船。谁知登船之后,卫兵身上的武装便被护航英军给解除了。

这师长为此大丢脸面,回来后便告诉了杨森。杨森闻之十分震怒,拍案大吼:“欺人太甚,奇耻大辱!”

当年不管多厉害的军阀诸侯,哪怕是南方的革命军,再凶再横其实都是窝里横,在对待洋人问题上都很小心。

当然不是真怕了那为数不多的在华洋兵,而是牵一发动全身,得顾及内斗的需要——奉张于日本,南方于苏俄,北方于英美,只要身后的洋大鳄们铁了心支持你,你在国内几乎就是稳赢,敢不敬着哈着吗?

不是说不能得罪,是不能得罪错了。比如,张作霖对苏俄就没客气过,又比如,南方革命军历来的口号是打倒列强,它那列强名单里便只有英美,然而如果翻翻近代史,苏俄侵占中国领土的面积也不在少数……英美对吴佩孚及北洋政府谈不上有多支持,起码不像日俄那样送钱送枪,但在国际关系上毕竟偏向于北洋,那代表的就是一种国际舆论,所以轻易也触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