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是关还是开(第11/24页)

田颂尧希望打两下屁股就算,但蒋介石和刘湘却是准备开除冬瓜的学籍,代表拼命恳求,也只是让蒋介石的命令延迟发布两天而已。

1935年4月4日,孙震召集军官开会,宣布:“军长这两天有病,命令我暂时代理他。”说完之后,他就离开了,但却在桌上丢下一张纸,众人面面相觑之后,捡起一看,才知道是对田颂尧的撤职查办令。

一朝天子一朝臣,整个军部立刻被愁云惨雾所笼罩。

有亲信前去田颂尧公馆探视,见那里竟然连个警卫侍从人员都没有了,田颂尧正患腹泻,可怜兮兮地躺在床上,二人相对黯然,不觉泪下。

孙震倒也真做得出来,和田颂尧交接之后,便来了个大清洗,军部原有官佐除个别留用外,全部停职遣散,让他们另谋生路。

距离成都巷战三年后,田颂尧的“事业”还是彻底完蛋了,一只好端端的大冬瓜摔得粉碎。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虽然基本放弃了川陕苏区,但通过连克涪江流域的九座县城,部队又迅速扩充到了八万,加上从川陕苏区撤出的其他人员,总计不下十万之众。

蒋介石、刘湘自然不会让红军这么悠闲自在,紧接着便从各个方向调兵合围,连胡宗南也率部进入了四川境内。

无论北面的红四方面军,还是南面的中央红军,此时都在急切地寻找着新的会合地点,西康逐渐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却说刘文辉退到西康后,经济极为困难,早已是穷途末路。他的部队仅能够勉强果腹,士兵衣不蔽体,跟叫花子差不多,虽然旧部中陆续来投的军官很多,但都只能暂时收容,连工资都发不出。

为了能向刘湘多要一点粮饷,刘文辉经常进行内部编制调整,一会扩团为旅,一会扩旅为师,可是扩来扩去,实际兵力尚不足两万。也就是说,现在的刘文辉比落魄时期的杨森还要可怜。

因为天高皇帝远,刘文辉没能参加“六部围攻”,这倒让他避免了损失,内心颇感庆幸。然而很快,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并且一直盘旋于黔西北,大有杀入西康的模样,这让刘文辉又心惊肉跳了起来。

我都躲到这种鸟不生蛋的地方了,还有人惦记,这真是不让人活了。

此时的刘文辉两手空空,那什么诸葛的脑子,哪吒的风火轮,菩萨的法力,还有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他都恨不得有人能借给它,那样就不怕红军了,可惜全没有。

刘文辉已退无可退,但也不可能兵来将挡水来走先,一遁了事。他能做的,至多是掩耳盗铃,严密封锁消息,以免动摇军心。

其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一度回师贵州,作进攻贵阳之势,刘文辉及其部下又产生了幻想:红军应该不会再来跟我们挤这么个不毛之地了吧?

一番揣测推敲之后,他们得出结论,认为红军要入西康,必经金沙江至大渡河。那是半个多世纪前石达开所走的线路,沿途山路崎岖,人烟稀少,并不利于大兵团运动,石达开的兵败覆灭,即与此地理相关,红军哪里会再钻这个牛角尖。

可红军的出现,就是要改写历史,趁滇军开赴贵州救急,毛泽东突然一个回马枪,又杀回了云南。

“四渡赤水”被毛泽东本人认为是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应该说不是笔笔都那么顺利,但最后调开滇军这一笔,确实很漂亮。

接下来,他要重走石达开的老路,不是走向覆灭,而是走向胜利。

除了认为红军不敢走“石达开线路”外,刘文辉先前抱有侥幸心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薛岳的“中央军”一直紧紧跟在红军后面。

他也对此做过预案,即假如红军真的奔西康来了,他得堵,当然能否保住他的地盘,并不取决于此——中央红军的力量尽管不如长征前强大,可要扫平西康这点部队,还是游刃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