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反攻(第4/11页)

老冯没有刘文秀的傲气,能够比较坦然地接受现实。既然奉命打整个湖南,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和表现,没必要计较一座孤城的得失。

辰州的徐勇松了一口气,轮到驻守宝庆的沈永忠抑郁了。

为了解除孔有德南下的后顾之忧,他被清廷从山东调到湖南修“烂尾楼”。一年多来,沈永忠带着两万人转战湖南各地,跟各式各样的“钉子户”斗智斗勇。如今“钉子”没拔完,又闯进四万人来抢饭碗,沈永忠实在是欲哭无泪。

凭借做了一年多“东道主”的“主场”优势,沈永忠带着两万人与冯双礼的四万大军艰难周旋。双方你来我往,各有胜负,湖南很快便进入僵持状态。

吴三桂、李国翰奉命率军到四川撒野,并没有改变孙可望进军湖南的既定计划。

冯双礼的四万人不过是“开路先锋”,那么进取湖南的主力是谁呢?前面说过,在整个南明时代,能把清廷打急眼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在陕西点火烧后院的姜瓖,另外一个,便是堪称南明“战神”的原大西军安西将军——李定国。

有点可惜,轮到“战神”出场的时候,多尔衮已经死翘翘了,急眼的人变成了亲政不久的顺治皇帝福临。

永历六年(1652年)四月,“战神”李定国率十万大军进入湖南,战场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五月中旬,李定国会合冯双礼部进攻靖州。沈永忠此时还不知道李定国大军已经入湘,误以为又是冯双礼在找茬,便派麾下总兵张国柱率八千兵马前往靖州支援。

几天之后,李定国大军取得“靖州大捷”,遍体鳞伤的张国柱逃回宝庆。沈永忠清点了一下人数,还剩下两千多人,立马傻眼了:你是打架去了,还是集体自杀去了?

张国柱对作战经过做了一番描述,沈永忠听得毛骨悚然。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次在靖州闹腾的并不只是冯双礼的部队。

看来,孙可望开始对湖南下狠手了!

沈永忠只猜到孙可望非拿下湖南不可,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对手会是南明最强悍的“战神”李定国。

湖南危急,沈永忠能想到的最佳办法,就是赶紧派人到桂林,恳请孔有德回师救援。

救,还是不救?

孔有德不需要权衡商议,更不需要扔硬币,在第一时间便给出答复:没空!

孔有德如此绝情,打酱油的都看不下去了。要不是帮你把守后院,老沈也不会大老远被调过来接这个烂摊子。如今老沈落难,你老孔竟然见死不救,未免太不仗义了吧?

围观群众往往都是不明真相的,其实孔有德有足够的理由拒绝:

其一,报沈永忠的“一疏之仇”。

进军广西后,由于后勤补给一时跟不上,孔有德曾经向衡州、永州借支粮饷,并承诺有借有还。屁大点事,沈永忠却一封奏疏捅到朝廷上去,搞得孔有德十分难堪。

其二,沈永忠谎报军情。

孔有德判断,广西有自己的大军坐镇,孙可望不可能派大部队进入湖南,除非他的云南、贵州不想要了。因此,一定是沈永忠自己没本事,打了败仗就怪对手太强悍。

其三,兵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收拢。

孔有德虽然坐镇省会桂林,但三镇总兵分别镇守在广西各地,线国安驻南宁、马雄驻梧州一带、全节驻柳州(原配属的曹得先、马蛟麟两位总兵已调离),收拢起来相当麻烦。

其四,大军北撤,广西怎么办?

根据以往的经验,清军撤离之后,各种抗清势力比雨后春笋冒得还要快。两万大军回援湖南,能否干掉李定国、冯双礼还很难说,就算干掉了,你沈永忠还能重新把广西拿下来吗?

说一千道一万,各端各的碗、各吃各的饭。李定国在湖南,归你沈永忠管。他敢打到广西,我负责收拾,不用你沈永忠掺和。(设警逼我境,自有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