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火焰中的哀鸣(第6/7页)

出人意料的是,战斗没有持续多久。目盲的总督乘着自己那华丽的驳船,勇猛地带领舰队向城墙发起了冲击。双方激战到第三天,一小队骑士发现了一座被砖块塞住的旧城门,并试图在此弄出了一个可以勉强让人通过的洞。尽管守军人数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受到惊吓的他们很快就逃跑了。

“浓眉”试图英勇地挽回局势,他率先冲上去迎敌,但没有人跟上。帝国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居民的斗志也十分消沉,难以发起真正的抵抗。在十字军的主力部队涌入城市之后,“浓眉”逃跑了,让自己的首都听天由命。

君士坦丁堡现在任由十字军处置了,不过拜占庭守军没有做到的事情,却由城市本身的巨大规模做到了,十字军的进攻止住了。西方的骑士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他们的数量仍然远远少于对方,如果敌军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发起反击,他们就可能会在复杂的街道中被分隔开来。甚至此刻都可能还有一些官员或贵族在组织防御。十字军迅速召集了战争委员会,最后决定先固守已经占领的地区。他们在城市巨大的公共广场上筑起了临时的墙壁,还把周边的房屋全部点燃,以免被市民偷袭。

当晚,十字军和拜占庭人都难以入眠。连日激斗过后反常的安静,以及十字军不再推进的事实,让许多市民燃起了希望。西方人是在“浓眉”篡位后才发动进攻的,也许在他们选出继任者之后就会满意了。

黎明降临的时候,拜占庭人开始在大街上列队。他们拿着圣像,准备迎接他们的新皇帝,无论那是谁。然而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狂热的暴徒。

醒来的西方人发现:全世界最富有的城市就在自己脚下,没人再会反抗,他们可以肆意攫取所看到的一切了。于是,去年以来屡受挫折而一直压抑的情绪爆发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涌向宽阔的大街,杀死了他们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掠夺了宫殿,洗劫了教堂,为了一点贵重金属就将圣物箱和圣像随手砸烂。皇陵中的石棺也未能幸免,十字军拖出了皇帝们的尸骨,将戒指、衣物、珠宝等统统收入囊中。143

这次文化浩劫堪称惨痛。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继任者们把希腊文明中最珍奇的瑰宝带到了君士坦丁堡,其中包括帕特农神庙(Parthenon)那座巨大的雅典娜雕像,描绘屋大维在与安东尼(Antony)和克娄巴特拉(Cleopatra)的对决中取胜并庆祝的青铜三件套,以及无数关于皇帝、神明和英雄的绘画作品。它们当中大部分都被熔化用来铸币,或是被歇斯底里的暴徒砸得稀烂。其中有一座特洛伊的海伦(Helen of Troy)的雕像,按照当代人的描绘,“比那夜空还要美丽,仿佛有千颗星辰点缀”,却从基座上被敲断,粉身碎骨于铁锤之下。因为觊觎封皮上的珠宝,士兵们粗暴地撕烂了西方佚失已久的作品的珍贵手抄本,然后将它们付之一炬。大理石雕塑化为齑粉,名胜古迹遭到破坏,图书馆则在烈焰中哀鸣。

然而,十字军造成的精神损害比物质破坏更加严重,以至于基督教世界的伤口至今也没能愈合。他们曾宣誓要解放圣地耶路撒冷,却有组织地侵犯了拜占庭的教堂。在君士坦丁堡最伟大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他们破坏了祭坛,抢走了圣器,还让法国妓女在牧首的宝座上跳起嘲讽的舞蹈。

最残酷的事实在于,这一切恶行的始作俑者,是那些在盔甲上佩戴十字标志的人。对信仰东正教的拜占庭人而言,西方的天主教徒在任何意义上都不配称为基督徒了。目击者如此写道:他们“暴露了骗子的本质……为了一点财物而践踏了十字架”。

在罗马,听闻这一事件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大为震惊。他愤怒地谴责每一个东征者,哀叹他们出发本是为了事奉基督,却“让手中的剑浸浴着基督徒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