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除了胜、败,战争还有许多迷之细节(第10/16页)

综上,宋朝之所以不养马,既是由于北宋版图之内没有适合养马的地方,也是由于关中平原的养马潜力早已被历代王朝消耗利用殆尽,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再适合养马。

辽将萧达凛死得很意外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辽两国以举国之力开战。宋朝由宋真宗御驾亲征,辽国由萧太后统帅三军,在澶州等地进行了一场决定两国百年命运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盟约“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是:宋朝向辽国缴纳岁币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两国结为兄弟友邦;两国约定在边境各驻守军,各守疆界;两国边境的百姓不得互相侵扰,如果有盗贼在边境流窜,两国军队没有得到对方允许不得越境追捕;两国固有的城池可以仍旧归本国驻守,不可以另建新城,开挖河道。

乍看来,宋朝向辽国缴纳大笔的岁币,澶渊之盟是以宋朝的屈辱让步达成的,但是,仔细思考的话,不难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辽国得到的结果仅仅是一些钱财,却要放弃此后百余年入侵宋朝边境,大肆掠夺的权利,似乎并不划算。

但是,宋辽两国由于长期征战,致使国家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且宋军以步兵列阵为主,善守城,不善奔袭;辽军以轻骑兵为主,善奔袭,不善守城,两军交战,边境城池频繁易主,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土地得失,如此长年累月,就连两边的将领也出现了厌战情绪。

面对这种局面,宋辽两国君主都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想法,因此,这场战争能够使两国君主亲征,出动全国军事主力,就足以说明战争的目的不在于谁把谁灭掉,而在双方有个足够的理由谈判,商量出一个两国相处的方法。

那么,向来觊觎宋朝富庶的辽国,怎么会以如此低的价码答应议和呢?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需要仔细研究探寻。

表面看来,很多人认为是辽国名将萧达凛的阵亡,使得辽军士气低迷,就连萧太后也在回朝之后罢朝五日,以悼念萧达凛的殉国。但是,萧达凛的死亡,真如历史上记载的那样简单、偶然,仅仅因为在其督军作战的时候,被一个宋军中的小兵用床弩射中额头,抬回军营之后不久就气绝身亡了吗?

任何历史的偶然,都有其深层次的必然。萧达凛作为辽军主将,却死得如此轻而易举,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其中应该另有原因。

早在澶渊之战发起之前,宋辽两国另一个战场就已经硝烟弥漫了。历史上,任何一场正面战役,都离不开暗中的谍战交锋,宋辽两国的这场战役自然也不例外。

当时,宋朝情报网已经相当完善,暗中截获了大量的辽军作战情报,这从当时战争开始之前,宋军调动其战略预备队“广锐军”15000余骑前往河北这一举动,就可见其早已获知辽军要进军南下的战略意图。

当然,辽国也派出了大量的间谍潜入宋朝军队及朝廷各处。但是,辽国的情报头目马珠格勒在战役中被擒,使得辽国情报网被大面积地摧毁。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马珠格勒被擒后,供出了他手下的很多间谍,随后被宋朝方面一一斩杀。

这一事件,是宋辽两国谍战势力对比的分水岭,从此后,辽国间谍网基本上已经不能和宋国谍报机构抗衡了。按照《辽史》中的记载,辽对宋的间谍抓捕行动收效甚微,只是零星地抓获几个不重要的小角色,真正的宋朝大间谍则一直潜伏在辽国内部,甚至就在统治集团内部的小圈子里。

在澶州战役爆发前,曾有这样一件小事。当时的宋真宗近卫军中有一个不在编的小军官张皓,被指派到大将石普手下担任传令官的职务。在赴任途中,张皓被辽军活捉了,不过被俘的张皓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反而在萧太后的授意下,被很好地招待了一番之后放回宋朝,并让张皓将辽国希望与宋朝议和的信息传达给宋朝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