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除了胜、败,战争还有许多迷之细节(第11/16页)

张皓回到宋营,遇到主管宋军西北方面军的内侍周文质,周文质在听到张皓的禀报之后,立即连夜与宋军的指挥官李继隆、秦翰商讨对策,而李继隆等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应对,将士兵整军列队,并把强弩手安排在各个军事制高点上。

至此,事情的端倪就露出来了,只是一次小军官被敌军俘虏后放归,传达敌方议和信息的小事件,为什么会受到内侍周文质以及宋军指挥官们的如此重视?是否是这个小军官在敌营被俘期间接到了潜伏在辽国内部的宋军间谍的情报?由于史籍中记录不明,具体情况无法证实,但是,张皓曾对周文质说过辽军要在第二天发兵:“言彼谋以迟明来袭”。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确定张皓确实是带着辽军的军事情报来找周文质汇报的。

果然,次日辽军对宋营三面合围,轻骑兵由宋军的西北方向突进。要知道,在军事战斗中,主攻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机密,非内部决策人员不得知,而周文质正是负责宋营西北方向防守的官员,这种巧合的偶然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在辽军主力进攻宋营的时候,萧达凛亲自督战,结果中了宋军埋伏,被一个小小的威虎军头张绬用床弩一箭毙命。

一系列的巧合,足以说明事情并非巧合,正是宋军情报网的得力,使得辽国名将萧达凛命丧沙场。正因如此,辽宋两国的和谈得以快速达成共识,澶渊之盟因此签订。

如何训练出这样的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向来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攻城略地,少有败绩。那么,他们为何能征善战呢?蒙古人打起仗来有许多办法,并且也善用策略,蒙古骑兵服从、骁勇、顽强的精神是他们胜利的最重要因素。蒙古骑兵纪律严明,即使因小事违反军纪,也动辄受笞刑或受死。所以,蒙古骑兵打起仗来非常勇猛,快速灵活,当然所向披靡。

骑兵的勇敢是从小训练出来的,他们从三岁大就被绑在马背上,从此一生几乎都在马背上度过。蒙古马气力、耐力也非常惊人,驮着骑者能日行120公里,而且途中只需要休息一次,喝水进食。这样使得蒙古军队占尽优势,他们能迅速集中兵力,从而可以造成人马众多、声势浩大的假象。

蒙古军队的组织异常严密,而且调动起来灵活迅速。一万名战士分成十个千人队,一个千人队分为十个百人队,这万名战士由大汗的一个亲戚或亲信指挥。两万人可组成一军。另外,大汗会亲选一万名“体格矫健、技能好”的人,组成精锐的“护卫军”,在平时分为四班守卫,战时随大汗出征。

虽然全军的统一命令是由快马下达,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个别将领在作战时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力。军队消息非常灵敏,在大军前面有斥候部队,随时将敌情送回军队总部。

而且在斥候部队前面还有大量敌后探子,他们潜入敌城打探情报,扰乱人心。蒙古人特别喜欢结交商人,并招募商人从事谍报工作,可能是大多数商人唯利是图,比较容易收买吧!

此外,蒙古大汗还有一种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计划周详、时时刻刻对敌人施行心理战术。如果大汗想攻取的城市不愿意投降,那么,他们最终一定逃不掉屠城的下场。当时最大而兴盛的撒马尔罕和内沙布尔两城,就由于这个原因先后被夷为平地,居民无一幸免。这个消息传开后,别的城市就不敢抵抗。但是有的城市即使投降也不一定能避过厄运。基辅城中的俄罗斯王公投降前虽得到宽大保证,但最后还是被扔在饮酒祝捷的桌下活活压死。阿富汗西北边境赫拉特城的居民在听到赦免消息后走出城外,却被全部杀死,整座城也被夷为平地。

蒙古人虽然有时候不免会杀伤无辜,有时还驱赶老百姓到阵前做挡箭牌,却并不轻视被他们征服的民族,反而热衷于学习。但是最后,他们却逐渐沉溺于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失去了游牧民族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