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除了胜、败,战争还有许多迷之细节(第4/16页)

根据韩博的说法,巨毋霸身高一丈,腰围有十围,一般的车子他坐不下,三匹马拉不动他,一般的门他也进不去。这样的身材,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巨人。汉朝时,一丈约合现在的231毫米,而一围则是用手指围成圈的长度,大约为20厘米。这样说来,巨毋霸的身高大约为2米31,腰围大约为2米,确实是个又高又壮的巨人。这种身材,即便是今天也很少看到。而这也是人们怀疑他是否存在的一个原因。

后来,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巨毋霸不仅身材高大,而且还能役使猛兽。新莽四年,王莽的政权风雨飘摇,纵观全国,四处都是揭竿而起的义军,其中以绿林军和赤眉军的队伍声势最为浩大。绿林军推举汉朝宗室后裔刘玄为王,并竖起了光复汉朝的旗帜。王莽非常恐慌,害怕不尽快消灭绿林军的话,会有更多人聚集在复辟汉王朝的麾下。于是,他组织了一支40万的大军开始向绿林军主力进攻。据记载,这支队伍是以巨毋霸为垒尉的,同时他还赶了虎、豹、犀牛、大象等猛兽来助威。后来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也引用了这条史料,由此可见,史学家们是承认巨毋霸的存在的。

但是《汉书·王莽传》中关于韩博推举巨毋霸的另外一段描述似乎又否定了他的存在。当时王莽欲独霸天下,他倒行逆施,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而此时义军四起。这时有很多人对王莽忠言直谏或暗寓相讽,而韩博就是对王莽暗寓相讽的人之一。王莽字巨君,而“巨毋霸”三个字合起来,就是“巨君不要霸占着天下”的意思。也正是因为这层理解,王莽非常厌恶韩博,并下令将他逮捕入狱,后又以“非所宜言”为罪名将他斩首弃市。这一段记载又说巨毋霸是韩博凭空捏造的,实际上并无此人,否认了巨毋霸的存在。

而关于巨毋霸能役使猛兽的说法也颇值得怀疑,当时王莽攻打绿林军的时候,巨毋霸任垒尉之职,那么他的主要职责应是修筑营垒,而驱使野兽冲锋杀敌的工作并不在他的职责之内。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巨毋霸其人,他究竟有什么才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对于这些问题,言之凿凿的正史资料都相互矛盾,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史学家们的研究了。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诸葛亮为何不救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驻守荆州的蜀将关羽,因受到刘备取得汉中胜利的鼓励,而意图攻打襄樊,扩大战功。

八月,适逢襄樊两地洪水泛滥,曹操派来增援襄樊的于禁七军被淹,关羽趁机将驻守樊城的魏将曹仁围困在城内。

在此紧要关头,曹操与孙权联合,孙权先是佯装派陆逊前来参战,使得关羽掉以轻心,抽调荆州守军,结果中途陆逊急转至陵夷以防刘备增援,东吴大将吕蒙则趁机直取荆州,策反了蜀将傅士仁和糜芳,并切断汉水,以防关羽由水路逃走。襄樊这边,曹操派出张辽、徐晃增援曹仁,徐晃到前线时设计动摇蜀军军心,大破关羽,曹仁又趁洪水退去的时机出兵切断关羽粮草供应线,战场上的形势出现大逆转。

十月,关羽撤兵西回,率残部驻守麦城。当时军中人心惶惑,孤立无援,关羽只得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假意称降,在麦城城墙上伪造守军森严的假象,自己带领十几个兵士跟随,逃出麦城。

当关羽逃至临沮时,不幸被吴将抓获,并被立即处死。

历史上著名的大将关羽,就这样在一场败仗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后人大多为这位盖世英雄感到唏嘘惋惜,然而仔细思考这场战役的背后,一些不那么英雄,不那么光彩的真相却渐渐浮现了出来。

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到十月期间,关羽先是水淹七军,大破魏军,然后又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弃城逃跑,半路被杀。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却没有看到刘备有任何增援的行动,被派去阻拦刘备的陆逊也没有遇到刘备援军从蜀地前来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