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方和西方(第5/14页)

均势是影响欧洲政治最关键的一点,它的变化从表面上看起来不会影响欧洲在亚洲的军事政策,除非欧洲国家之间的海军为争夺霸权的斗争已经停止,或者说有人统一了局势。要想同英国一样将自己的海军集结在海岸线上,就必须先把自己的分遣舰队调回本土,这在原则上和具体操作上是绝对正确的。但也意味着要在短时期内失去对原本占据的领土的控制。如果在以后的发展中,英国和德国还像现在这样敌对的话,英国在北海集结兵力是很有必要的。这时,英国如果还想在其他地方集结兵力,就力不从心了,因为它没有那么大规模的分遣舰队。

欧洲军事力量的组合会怎样影响国际形势,并在海军的支持下在世界各地行使其权力,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回答。不过,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英国和德国在北海剑拔弩张,那么控制地中海的重任就非法国莫属了,这样一来意大利就坐不住了。据悉,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签订的一些有关地中海问题的协议中就体现出了它们对门罗主义性质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可能会像门罗主义那样更加强化,而与此有关的国家可能会采取一些改变地中海海上力量状况的措施。在德英两大海军在北海对峙的前提下,必须要有一支舰队在地中海做领导者,这支舰队不但要行动快速,还得处于核心位置,以便于针对某一特定的区域采取有效的军事行动。这种各国海军分管其职的情况在历史上也出现过,虽然它表现出了多个国家联合行动中固有的种种缺点,但也具有一定的效力。

上述的叙述都是笔者猜测的,但希望这种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能够引起政府的关注。还有,很明显能够看出来,如果欧洲还和从前一样有一支称霸世界的舰队,它就能更加直接地影响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军事强国的利益。当1902年日本和英国结盟时,英国还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英国海军既能保护远东地区的利益,又能在其他地区维持自己的海上优势,两边都拥有着强者地位。这样,在1895年欧洲国家联合起来跟日本作对时,英国就可以阻止这样的行动。虽然日本缺少战舰,但它的实力仍不容小觑。后来英国还是出手干涉了日俄战争,并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发问:如果这种海上力量竞赛继续下去的话,上述的这种干涉会不会再次发生?

以上的例子还说明,策划已久的军事行动一旦实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猝不及防间对敌人实施打击会产生类似的效果。1895年,法国、德国和俄国用军事压力迫使日本把包括旅顺港在内的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但随之这块领土又被中国转租给了俄国。英国从一开始就反对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但它当时没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未能及时出手;何况即使英国出手,也未必能扭转乾坤,因为日本没有战列舰力量。直到1904年,日本再次以英国盟友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时,日本已经拥有了一支战列舰舰队,英国的海军依旧能够称霸海洋,而不管是德国还是法国都没有亲俄倾向。德国一直以来秉持着这种政策,法国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在自己的北海区域作战,英国就能在欧洲做坚强的后盾。这种状况体现了盟国之间的战略分工,虽然英国海军没有参加具体的战斗,但它的军事行为却起到了震慑作用,左右了战局的发展。前面提到过,在1898年,英国不但不支持干涉美西战争的建议,还表示强烈的反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英国海军在那时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些情况并非说明拥有武装力量就一定会导致战争,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在和平的前提下运用这种力量,将这种力量拿捏得越是恰如其分,就越能够达到和平的目的。虽然是这样,手中没有权力就谈不上保障和平,美国的南北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一般情况下,没有哪次战争比美国的南北战争更加缺乏军事准备,这场战争是继滑铁卢以来历时最长的战争,就是因为双方都准备不足,实力不相上下。不过,这个难堪的局面最后还是消失了,北方凭借着资源上的优势打持久战,而南方则将胜利的幻想寄托在北方军队缺乏耐心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