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方和西方(第7/14页)

我们能够体会这种情感,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德国的强大对世界人民的威胁。依照这种趋势来分析,英国、法国和俄国结成同盟国集团是理所当然的事,虽然俄国在不久前还跟英国有冲突。一位德国首相曾经谴责英俄两国的做法是为了孤立和包围德国,不过协约国家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维护欧洲和其他国家间的均势,抑制德国疯长的侵略欲望和在商业方面的企图。我们虽然无法确定德国这样做一定是有侵犯他国的欲望,但是保持适当的警惕和对其实施一定的制衡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经验表明,所有的雄心壮志都有侵略他国的想法在里面,只有运用强制性的力量约束这种想法的发展,才能得到平衡的保障。而维持均势一直是欧洲的政治家最为关注的话题。

从美国南北战争以来,它就避无可避地和欧洲局势联系起来,所以欧洲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美国的关注。在美国同西班牙作战时,在欧洲既有支持门罗主义的人,也有反对者,德国则站在反对者一方,美德两国在菲律宾问题上的摩擦更加重了这种裂痕。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当时的德国拥有现在这样强大的海军实力,它的态度会更加强硬,军事地位也会更加优越,而支持美国的人就要打好自己的算盘了。到现在为止,关于西班牙的讨论已渐渐成为历史;不过即使最不关心国际局势的人,也能感觉到将来会有无数棘手的问题和美国、和欧洲息息相关。

要充分了解德国的现状,就必须了解德国的历史,因为不这样做的话,我们根本无法弄清德国发展到现在这么强大依靠的是什么。为了了解这些,我们不但要弄清楚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是什么,还要体会到它的情感,并发掘其产生的历史根源,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而国民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国家的行动;虽然物质利益是这些行动的诱因,但这种情感的大爆发却具有非常大的能量。不管统治者的决策如何,国家民众只会依靠自己的是非标准来行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一个国家同另一个国家陷入利益冲突时,它所做出的决定必须要符合大众的利益,这样才能赢得民众的支持。

德国的历史使德国人背负了一种责任感,这种情感和德国当前的利益相融合,汇集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使德国的民众一心一意支持政府的对外政策。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内部也有种种争议和分歧,这种分歧将德国民众分为若干个派别,并各自有着不同的主张,对国际争端有着不同的看法。不过这种分歧要远远小于德国国民理念中的政治团结因素。在法国报纸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批评德国的外交政策:“和其他地方一样,德国也有宗派主义,但是它却受到了民族团结情感的抑制,因为德国的这种情感比其他国家的都要强烈。国家集体主义将6000万的德国人聚集起来,而法国和欧洲的其他国家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这段话虽然是告诫法国人的,但是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适用。

德国人一直认为,他们能否在未来的争端中获取成果完全取决于他们在海洋上的地位。从1870年开始,德国的统一为德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业发展带来的是需要广阔的市场、运输业和商业,于是保护主义就诞生了。德国在1879年就采取了保护主义方针,这样既保护了本国的工业,也保护了农业,抑制了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大量的流动。德国在工业方面的劳动力之所以成倍上升就是为了有效地阻止人口的外流。在1881年,德国的外流人口是22万,到了现在只有2万。还有一个原因是,外来移民的增加,一个德国的作家甚至说德国已经成为一个移民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