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第6/18页)

第二天,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在高山顶上十分着急地等待着莫斯科的回答。莫斯科和柏林之间电讯来往当然不可能说来就来——然而那两位高居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顶上的人却似乎忘记了这一事实。到八月十七日中午,里宾特洛甫又给舒伦堡发了一封「特急」电,要求对方「用电报报告:你是什么时候求见莫洛托夫的,会谈安排在什么时候」。到吃晚饭的时候,那位被逼得很紧的大使的复电来了,也是「特急」,说的是他在前一天深夜十一点钟才接到外交部长的电报,要进行任何外交活动都太晚了。今天(八月十七日)早上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同莫洛托夫约好在晚上八点见面。对于现在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纳粹领导人来说,这次会谈的结果是失望的。俄国外交人民委员不但知道希特勒在着急,而且无疑也完全知道是为了什么理由,因此他就想种种办法耍弄他们。在舒伦堡向他读里宾特洛甫的电报的时候,莫洛托夫并不怎么关心它的内容,听完了以后,他就拿出了苏联政府对德国外交部长八月十五日第一次来信的书面答复。这份复照一开头就尖刻地回溯了纳粹政府以前对苏俄的敌视行为,并且说,「直到最近以前,苏联政府行事都一直假定德国政府是在找机会同苏联发生冲突——更不用提德国政府利用所谓反共公约努力建立而且已经建立了一批国家反对苏联的统一战线这件事实了」。复照解释说,正是由于这个理由,俄国「才参与组织一个反对(德国)侵略的联合防御阵线」。

虽然如此(照会继续说),如果德国政府现在要对过去的政策实行改变,准备认真改善同苏联的政治关系的话,苏联政府尸能对这样一种改变表示欢迎,并且准备在自己这方面修改政策,以便认真改善对德关系。

但是,俄国照会坚持,这一定要通过「认真而实际的步骤」来做到——而不是像里宾特洛甫所建议的那样跨一大步。

到底是什么样的步骤?

第一步:缔结一项贸易与贷款协议。

第二步:「可在不久以后」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

在采取第二个步骤的同时,苏联人要求「签订一项特别议定书,明确规定缔约双方在这个或那个外交政策问题上的利益」。这显然是暗示,至少是在瓜分东欧问题上,莫斯科已经同意德国人的意见,认为可以作一笔交易了。至于德国方面所建议的里宾特洛甫访苏之举,莫洛托夫宣称,苏联政府对此「甚为满意」,「因为派遣这么一位显要的政治家前来,突出地表明了德国政府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与英国适成显著的对比,后者只派了像斯特兰那么一个二流角色到莫斯科来。虽然如此,对德国外交部长的来访,仍然需要作充分准备。这种访问必然会大事张扬,苏联政府却并不喜欢招摇,而宁愿不声不响地做些实际工作」。

莫洛托夫提都没有提到里宾特洛甫所说的他要在周未到莫斯科来的那项迫切的具体的建议,而舒伦堡则也许因为谈话的结果有点出乎他意料之外,也没有多提这件事。

第二天,里宾特洛甫在接到大使的报告以后,就催起这件事来了。十分明显,希特勒现在是不顾一切了。八月十八日晚间,从他在上萨尔斯堡的夏令总部又给舒伦堡发出了一封由里宾特洛甫署名的「特急」电报。这封电报是在八月十九日清晨五点四十五分到达莫斯科德国大使馆的,它指示大使「立即安排再次晋见莫洛托夫先生,并且尽可能争取马上同他会谈」。再也没有时间可以坐失了。「我要求你,」里宾特洛甫在电报里说,「告诉莫洛托夫以下的话」:

——我们在正常情况下,当然也愿意通过外交途径来设法调整德俄关系,并且以通常的方式予以实现。但是目前的不同寻常的形势,按照元首的意见,己使我们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取得迅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