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第8/18页)

但是,很快,他就有话要补充了。

「这次谈话结束以后还不到半小时,」舒伦堡继续报告说,「莫洛托夫通知我,要我在下午四点三十分再到克里姆林宫去见他。他为麻烦我表示歉意,并且向我解释,他已经向苏联政府作了报告。」

接着,这位外交人民委员就交给这位又惊又喜的德国大使一份互不侵犯条约草案,并且告诉他,如果贸易协议能在明天签字并公布的话,里宾特洛甫就可以在八月二十六日或者二十七日到莫斯科来。

「莫洛托夫并没有对他突然改变主意举出什么理由。」舒伦堡在电报上补充说,「我猜想是斯大林过问了这件事。」

这个猜想无疑是正确的。据丘吉尔说,苏联想同德国签订条约的意图是斯大林八月十九日晚上向政治局宣布的。从舒伦堡的电报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一天略早一点的时候——大概在下午三点到四点半之间——他把他那决定大局的决定告诉了莫洛托夫。

整整三年以后,在一九四二年八月间,「有一天清早」(丘吉尔后来报告说)这位苏联独裁者给当时在莫斯科访问的英国首相谈到了他所以采取这一厚颜无耻的行动的一些理由。

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斯大林说)英国和法国政府并没有决心在波兰受到攻击的时候打仗。但是他们希望英国、法国和俄国在外交上的联合会吓退希特勒。我们肯定,这样做是达不到目的的。斯大林曾问过:「法国动员起来以后,能拿出多少个师来对付德国?」答复是:「大约一百个。」他又问:「英国能拿出多少个?」答复是:「两个,以后还可以再加两个。」「啊,两个,以后再加两个。」斯大林重复了一遍。然后他问道,「你知道不知道,要是我们同德国打仗的话,我们得在俄国战场上投入多少个师?」停了一下,他自己回答说:「三百个以上。」舒伦堡在报告关于他八月十九日同莫洛托夫谈话的结果的电报中还曾说,他想劝诱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同意里宾特洛甫早日访问莫斯科的企图,「不幸,没有成功」。

不过,对德国人来说,此事非成功不可,侵入波兰的全部时间表,实际上也就是到底能不能在秋雨大降以前的短短时期内发动进攻的问题,全要看这一点来决定。德国人害怕,要是莫斯科不能在八月二十六日或者二十七日以前接待里宾特洛甫的话,要是俄国人稍稍拖延一下的话,九月一日的预走日期就无法保持了。

在这个成败关头,阿道夫·希特勒决定直接同斯大林打交道。他放下了架子,亲自请求这位他长期以来一贯痛骂诅咒的苏联独裁者立即同意他的外交部长到莫斯科去。他给斯大林的电报是在星期天(八月二十日)下午四点四十五分急急发到莫斯科去的,离他收到舒伦堡的电报刚好十二个小时。元首指示大使「立即」把它交给莫洛托夫。

莫斯科

斯大林先生:

我衷心地欢迎新的德苏商务协议的签字,认为它是改变德苏关系的第一步。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对我说来,意味着确立德国的长期政策。德国从此将恢复过去若干世纪中对我们两国都属有益的政治方针——

我接受你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先生交来的互不侵犯条约草案,但是认为迫切需要尽快地澄清与之有关的问题。

苏联所希望的补充议定书的内容,我深信,在最短期间就能够得到澄清,如果能有一位负责的德国政治家亲自到莫斯科去谈判的话。如若不然,德国政府就无法明白,这项补充议定书怎么样才能在短时期内澄清并解决。

德国和波兰之间的紧张关系已变得不可容忍了——不论哪一天都可以爆发危机。德国已经下定决心从现在起以在它支配下的一切手段来保护它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