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第2/7页)

二十一年间各国的海军都在发生变化,海军战略还处于勃勃生机的萌芽阶段。二十一年前美国海军舰队配置为:欧洲舰队、亚洲舰队、太平洋舰队。这并非美国首创,因为当时世界的大型海军莫不如此。我称它为执行警察勤务,因为这配置确实属于警察式配置,并非军事配置。美国军舰和他国军舰,均以单舰遍布全球各港口,像警察似的沿着一条确定好的路线巡逻。

20世纪初期,人类的思想又回到祖先们熟知的想法和方法,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然而,这些想法和方法由于鲜有卓越的指导者进行指导,已经消失了。重回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原因,一是我们所经历的历次战争,二是国际关系的鲜明变化,最主要还是来自于控制海洋的好处以及人们的深刻思索:如何高效地利用海军力量。[5]

海军战略就是解决如何运用海军力量这个问题的。对海军战略的系统性研究,则是从海军学院开始的。其实海军战略已经存在,在以往的海上战争中军人凭借才智和常识都能找到并正确运用达成目标的方法。海军战略说到底不过是正确运用方法以达成目标。需要有人一直仔细观察、记录这些方法。为此,海军学院应运而生。只要能使海军军官深刻认识到,任何情况下分散舰队都是愚不可及的,也就能证明海军学院和它每年所领取的经费是多么物有所值了。美国海军曾将作战舰队分别部署在两个大洋上(即太平洋和大西洋)是极不明智的。这个决议主要是根据海军学院历次作战演习的经验所得出的。将此事告知我的是已逝海军上将斯佩里。这样的配置,使位于每一个大洋的海军分舰队面对大洋上的另一国海军舰队时居于劣势。如果把这两支舰队联合起来,便可对外国舰队形成优势。这个实例足以证明国民和政治家都需要一些基本的海军战略常识。拿破仑的一句至理名言将集中思想表述为:“目的的专一是获取巨大成功的秘诀。”专一,意味着将所有意愿集中于某一目标,而舍弃其他目标,它是思想和信念的绝对集中,也是决心的集中。对应军事,就是人力与财力的集中。当一个人怀着必胜的精神信念,物质集中也就随之而来,如同有因必有果一样。

我引用三个实例来证明考虑的事物对于海军战略的持久影响。考虑的事物可以看作是产生原理的缘由,这两者的关系如同果实结自果树。这三个实例虽然发生时间相隔甚远,表面条件也截然不同,但是它们却可以用一条共通的原理紧密地串联起来。

一、当纳尔逊[6]最后一次回到英国时,国内正对考尔德率领英国舰队即将与占优势的敌国海军开战而深感不安。纳尔逊却说:“我敢断言,如果他们击败了考尔德,那么他们在今年就不会再给英国制造麻烦。”纳尔逊的意思是,考尔德和敌人都会退出战场,但是英国的后备军力仍能控制局势。

二、1892年,当我在海军学院学术例会开幕式上谈到战舰报废的问题时,曾经引述了纳尔逊的观点。我确信纳尔逊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我当时的引语:外国海军人员对废舰的最新看法是,当战争进入到后期,最新的军舰破损并且在修理时,谁能启用的后备舰多,谁就能赢得胜利。

三、1909年,在英国议会关于德国海军竞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与会人员一致得出结论,三年之后德国无畏舰的数量必然接近英国。辩论即将结束时,英国首相宣称:仅从无畏舰而言,德国与英国在数量上可能是近乎相等,但是凭借所拥有的二线军舰巨大优势,英国仍然保持着对海洋的控制。[7]当双方的无畏舰都用尽时,不论谁获得胜利,它们都将同纳尔逊所说的那样,“今年之内”退出战场,由后备力量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