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史例述评(一)(第8/8页)

[4] 莫罗(1763—1813),法国著名将领。

[5] 在这一态势中,中央位置为从西班牙经地中海至热那亚再经米兰至莱茵河流域一线。

[6] 发生于法国与奥地利战争之后不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法奥战争的产物。

[7]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1585—1642),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他在法国政务决策中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特别是三十年战争时,他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为法国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

[8] 其实应该是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795年后,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成为法国统治下的荷兰王国。

[9] 尼德兰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一世即位。查理一世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手中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又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1579年北方八个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荷兰共和国。1609年,西班牙被迫承认荷兰独立。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10] 此处比利时应为当时荷兰的南部各省。

[11] 这是促进德国海军各方面齐头并进、平行发展和预估变化的一个实例。从下面事实可以看出:建造的3艘无畏舰到1911年完工,加上这几艘大约将于1914年编成两个完整的无畏舰中队(每个中队8艘)之时,基尔运河也将扩建完毕,供其通航。到那时将有一支拥有38艘战列舰的舰队中,包括这16艘无畏战舰在内,其中8艘部署在北海,8艘在波罗的海,靠中央运河联系起来相互支援。这是一项不断用无畏舰替换以前的无畏战舰的精密预想方案。

[12] Plevna,又译普莱夫纳。

[13] 即在16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