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凡尔登:准备(第8/9页)

太阳之王路易十四麾下有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SebastienLe Prestre de Vauban),人称世上最伟大的军事工程师。沃邦在莱茵河西岸修建了一系列的堡垒,他把凡尔登当作北面的落脚点。凡尔登原来仅有一个堡垒,他建造了一个堡垒群,堡垒群分布在林木茂盛的山峦间,有崎岖的山路相连,凡尔登镇位于堡垒群的中心,就好像一只大碗中的李子。如果不是大炮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沃邦的杰作根本无法被摧毁,无人能攻取凡尔登。

历史上每次战争都有军队去凡尔登。在“三十年战争”中,它抵御住围攻。1792年,东欧的君主们与大革命后的法国开战,它落入普鲁士人之手。法国很快又将其夺回。但是,德国民族主义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从拿破仑手中把凡尔登、阿尔萨斯、洛林夺回来。

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凡尔登是法国东部所有堡垒中最后一个陷落的。德国按照停战协议将凡尔登归还给法国,但扣下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主要部分——总共大约有5000平方英里(约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恢复这两块土地就是法国的梦想,土地损失带来的伤痛是如此剧烈,以至于法国失去了与德国媾和的任何可能性。在法国协和广场,竖立着斯特拉斯堡市的雕像,它代表着法国失去土地,它上面永久地悬挂着黑纱。

法国的边界向西移动后,在凡尔登与德国之间就没有了屏障。于是,凡尔登成为法国第一道防御线。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里,法国人扩展、加固了凡尔登和其南面的一串堡垒城市(图勒、埃皮纳勒、贝尔福)。施利芬看到这一进展后得出结论,进攻法国唯一可行的路线是通过比利时。

大战前几年,杜沃蒙(Douaumont)、沃克斯(Vaux)这两处凡尔登最大的堡垒上都覆盖着防护壳,当时最重型的大炮也不能将其摧毁。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凡尔登这个词代表着一个10英里(约16公里)宽的军事区,这个军事区被默兹河一分为二,其中包括12个主要堡垒、8个较小型的据点、40处挺着炮口的多面堡。

凡尔登在大战最初的几周里发挥了至关紧要的保护作用。它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当法军从马恩河撤退后,凡尔登抵御德军维持法国防御线不破,这其实也就是设计凡尔登的目的。1914年10月,凡尔登几乎孤零零地伸入德军防线。1915年初,德军想占领凡尔登,但失败了。从此,凡尔登所在的战场平息下来,霞飞则开始削减凡尔登的火力。最终,80%的大炮被转移到其他战场。兵力被削减到相当低的水平,每位在场的军官都暗自吃惊。

截至大战开始的时候,阿尔萨斯、洛林曾被法国人占据,后来又被德国人夺回,其归属难以确定。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大部分说德语,文化也偏向德国,即使在今天,该地区用德语的地方也比用法语的要多。但是,人心归属混杂。这两个地区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属于法国,留在法国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对共和政体有同情心,不受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普法战争后,柏林直接控制这两个地区,而不像其他德国州一样拥有自治权。人们不喜欢普鲁士人,因为他们看上去像入侵者。另外,大多数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是天主教徒,大战前的法国政府比较好战、比较反天主教职者(当时法国的偏见很强大,即使是高级法军军官也被人怀疑),许多人因此对法国存有戒心。

普鲁士人的做法似乎就是在故意把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推向法国的怀抱。1913年,一名普鲁士中尉侮辱察贝恩镇的居民,用剑刺伤一名抗议的平民,但柏林方面既没有给予纪律处分,也没有道歉。反柏林的情绪高涨,当地官员的过度反应使局势恶化。1914年8月,人们因为蔑视德国军事当局而没有给予德国总动员令以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