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背离:烧刀子(第7/9页)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冯小青《怨》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在杭州西湖畔,你会看到两座令人悲叹不已又流连不断的美人墓:一座是位于西冷桥畔的南齐诗妓苏小小的坟茔;另一座则静静地坐落于孤山脚下的梅林,其中葬着明朝怨女冯小青。

这两座孤坟,给烟雨西湖平添了一段凄美,也让到这里游玩的人们回想起两位薄命佳人的凄婉故事。

冯小青本是广陵世家之女,其祖上为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在大明一朝中,冯家子弟一直受高官厚爵,而冯小青的父亲被封为广陵太守。

冯小青生得端雅清丽,聪慧可爱,深得人心,尤其是她的母亲,将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对她悉心教养,亲自教授她琴棋书画,望她长成一个才貌双全的姑娘。

冯小青十岁时,一个化缘的老尼来到太守府中。这老尼身着灰布袈裟,慈眉善目,气定神闲,一望而知是有大智慧、大悟道之人。她见冯小青聪颖伶俐,就唤她到身旁,缓缓问道:“小姐眉目颖慧,命相不凡,我念一段经文与你,看你是否喜欢?”

冯小青本就善学,一听就双眼放光,饶有兴致地等着老尼念经给她听。只见老尼端坐闭目,双手合十,对着冯小青念了一大段佛经。老尼念完后,睁开眼睛看着冯小青。冯小青知是在考自己,当即也闭上眼,把那段经文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谁知竟是一字不差。

此时,老尼面露惊异之色,随即又皱着眉,摇了摇头,转身对冯夫人道:“此女甚是早慧,命薄步寿,愿乞作老尼弟子;倘若不忍割爱,切记万勿让她读书识字,或许可得三十年阳寿。”也就是说,如果冯夫人舍不得让冯小青出家,又让她读书识字,那冯小青必定活不过三十岁。

冯夫人闻言大吃一惊,但她毕竟是知书达理又见过世面之人。她想,以冯家家境地位,冯小青一生都将顺遂无忧。这老尼仅凭一面之见就断定小青是命薄之人,定是故弄玄虚,不可深信。思及此,她也就稍稍宽心了。在送走化缘老尼之后,冯夫人依然一如既往地调教女儿,也不见有什么丝毫不妥。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夺下建文帝的皇位。而冯小青之父作为建文帝的臣子,曾帅兵坚决抵抗朱棣进驻南京城。待得朱棣登基后,冯家自然成了他的刀下鬼,并至诛连全族。彼时,十五岁的冯小青恰好随冯家的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游玩,这才幸免于难。遂于慌乱之中,与杨夫人一起逃到了杭州。

冯小青在杭州城中举目无亲,只得寄居于与父亲略有交往的冯姓员外家。冯小青在一夜之间从太守千金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命运转折得太快,使得冯小青一直沉浸在对双亲的悲痛和对自己命运未知的忧郁之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元宵节,冯员外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而冯家大少爷冯通是个精通文墨的儒商,每年都会趁着佳节灯会大显身手,自制了数则谜语挂在灯上,让家人朋友前来猜谜。如此佳节,冯小青也不好独自闷坐屋中,也随着杨夫人出门猜灯谜。

突然,她看到一条谜语,随即就被吸引住:

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

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

这首绝句体的谜面,正是对她的命运和心境的完美写照,不由地,她站在这灯前看得痴了。而冯小青异样的神情被冯家大少爷看在眼里,心中升出一股怜惜之情。

冯通见小青站着不动,就走近她,轻声问道:“小姐是否已猜中这则灯谜?”冯小青猛地被惊醒,见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不由得面上一红,低声答道:“可否是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