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最后一个罐子的下落(第9/23页)

  我正沉浸在迷宫中不可自拔,忽然身旁的玻璃柜子发出一阵震颤。柜子里的那些小玉佛拼命颤抖,从原来的位置上挪开,仿佛出了什么大事似的。

  佛爷挪窝,必有幺蛾。

  我赶紧按住柜面,低头一看,果然是搁在柜子里的大哥大响了。我拿起电话“喂”了一声,对面传来烟烟的声音。

  “许……呃,许愿。”自从知道辈分真相后,她对我的称呼都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我俩最近一直没见面,彼此看着都尴尬,至于两人关系要如何定义,还是等这事告一段落再说吧。她现在主动打电话来,一定有什么重要的大事。

  “怎么了?黄老爷子身体没事吧?”我关切地问道。

  “没事。我打电话来,是告诉你,‘尉迟恭单骑救主’,有着落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不由一喜。

  五个青花人物罐之中,“周亚夫细柳营”“鬼谷子下山”和“刘备三顾茅庐”已经现世,“西厢记焚香拜月”和“尉迟恭单骑救主”却不见踪影。那天我跟黄克武谈完,他允诺发动他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做一次排查,看是否能找得到。

  黄克武作为五脉中仅存的几位高人之一,声望不在刘一鸣之下,人脉关系也是极广。有他出手,我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才一周时间就查出来了,效率未免太高了吧?

  黄烟烟知道我误会了,说道:“这和我爷爷没关系,是我找到的。”

  “你?”

  我有点不敢相信。不是看不起烟烟,但跟黄克武比,她还是稚嫩太多。一听我这口气,烟烟有点不高兴。我赶紧哄了几句,她才说明白。

  原来黄克武确实发动了各地关系网去找,连药家的资源都用上了,可一直没有任何进展。黄烟烟忽然意识到,他们进入了一个误区:所有的搜寻力量,都放在了古董行业,却忽略了一个资源同样丰富却不太被人关注的领域——博物馆。

  从故宫到各地博物馆,馆藏着的好东西,远比市面上流通的文物要多。只因为博物馆内的东西不可流通贩卖,不是商品,只供展示研究,所以在古董市场往往被人有意无意忽略掉了。实际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博物馆才是真正的文物归宿之地。

  烟烟想到这一点,就自己去借来了中国文物馆藏名录翻阅。这份名录很厚,里面涵盖了中国所有一、二、三级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清单,每五年更新一次。瓷器类的名单非常多,好在索引做得不错,她可以直接去查明代万历年的人物罐。

  结果这么一查,还真被她查到了。

  在山东烟台有一个烟台市闽商博物馆,一九五八年建的,正县级事业单位,一个地区性综合类博物馆,规模不大,不过学术力量很强。山东一共只有三家博物馆有资质进行团体考古挖掘,它是其中一家。这座博物馆里的多是闽商航海文化文物与山东当地青铜器、铁器、玉器为主,瓷器相对比较少,更没有什么一级文物。不过在馆藏名录里,赫然写着藏有一件万历年人物青花罐,但没写清楚细节。

  若是别人翻,可能匆匆略过。烟烟心思缜密,注意到了这条记录,然后特意请烟台当地的朋友去实地看了一眼,确认上面的纹饰果然是尉迟恭单骑救主。

  这事说起来挺不可思议。无论是药来还是老朝奉,都是古董行当里的老手,药不然、柳成绦、欧阳穆穆等人,也是年轻一辈里的佼佼者。这些顶尖高手为了寻找五罐,打得头破血流,甚至送了性命。可这“尉迟恭单骑救主”罐堂而皇之地摆在一处小博物馆里,居然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