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岁月静好,随遇而安(第8/12页)

茶娘把开水倒入一个灰白色的粗糙大碗里,用一根棒子搅拌,碗里浮起了春天里松针一样翠的绿色来,上面则浮着细细的泡沫,等到温度宜于入口时她才端给我们。朋友说,这就是“抹茶”了,喝时要两手捧碗,端坐庄严,心情要如在庙里烧香,是严肃的,也是放松的。和中国茶不同的是,它一次要喝一大口,然后向泡茶的人赞美。

我饮了一口,细细地用味蕾品着抹茶,发现这神奇的翠绿汁液苦而清凉,有若薄荷,似有令人清洌的力量,和中国茶之芳香有劲大为不同。

“饮抹茶,一屋不能超过四个人,否则就不清净。”朋友说,“过去,茶道定下的规矩有上百种,如何倒茶,如何插花,如何拿勺子,如何拿茶箱和茶碗都有规定,不是专业的人是搞不清楚的,因此在京都有‘抹茶大学’,专门训练茶道人才,训练出来的人几乎都是艺术家了。”我听了有些吃惊,光是泡这种茶就有大学训练,要算是天下奇闻了。

日本人都知道,“抹茶”是中国的东西,在唐朝时传进日本。在唐朝以前,我们的祖先喝茶就是这种搅拌式的“抹茶”,而且用的是大碗,直到元朝时蒙古人入侵后才放弃这种方式,反倒在日本被保存了下来。如今日本茶道的方法基本上来自中国,只是因时日既久融为日本传统,完全转变为日本文化的习性。

现在我们的茶艺以喝工夫茶为主,回过头来看日本茶道,更觉得趣味盎然。但不论中日茶道讲的都是平静和自然的趣味,日本茶道的规模是十六世纪时茶道宗师利休所创,曾有人问他茶道有否神秘之处。他说:

“把炭放进炉子,等水开到适当程度,加上茶叶,使其产生适当的味道。按照花的生长情形,把花插到瓶子里,在夏天时使人想到凉爽,在冬天使人想到温暖。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没有别的秘密。”

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的“平常心是道”吗?只是利休可能想不到,后来日本竟发展出一百种以上的规矩来。

在日本的茶道里,大部分的传说都是和古老中国有关的。最先的传说是说在公元前五世纪时,老子的一位信徒发现了茶,在函谷关口第一次奉茶给老子,把茶想成是“长生不老药”。

普遍为日本人熟知的传说,是禅宗初祖达摩从天竺东来后,为了寻找无上正觉,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疲劳过度,眼睛张不开,索性把眼皮撕下来丢在地上,不久,在达摩丢弃眼皮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叶子又绿又亮的矮树。达摩的弟子便拿这矮树的叶子来冲水,产生一种神秘的魔药,使他们坐禅的时候可以常保觉醒状态,这就是茶的最初。

这真是个动人的传说,虽然无稽却有趣味,中国佛教禅宗何等大能,哪里需要借助茶的提神才能寻找无上的正觉呢?但是它也使得日本的茶道和禅有极为深厚的关系。过去,日本伟大的茶师都是修习禅宗的,并且以禅宗的精神用到实际生活,形成茶道——就是自然的、山林的、野趣的、宁静的、纯净的、平常的精神。

另外一个例子可以反映这种精种。像日本茶室,通常是四席半大,这个大小是受到《维摩经》的一段话影响而决定的。《维摩经》记载,维摩诘居士曾在同样大的地方接待文殊师利菩萨和八万四千个佛弟子。它说明了对于真正悟道的人,空间的限制是不存在的。

我的日本朋友说:“日本茶道走到最后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微锈、一个是朴拙,都深深影响了日本的美学观,日本的金器、银器、陶瓷、漆器,甚至大到庭园、建筑,都追求这样的趣味。说到日本传统的事物,好像从来没有追求明亮光灿的东西,唯一的例外,大概是武士的刀锋吧!”

日本美学追求到最后,是精密而分化,像京都最有名的苔寺“西芳寺”,在五千三百七十坪面积上,竟种满了一百二十种青苔,其变化之繁复,差别之细腻,真是达到了人类视觉感官的极致——细想起来,那一百二十种青苔的变化,不正是抹茶上翡翠色泡沫的放大照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