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6/16页)

圣诞节这天小雨教授的课程十分特殊,久野夫人要吃炸酱面。

学校已经放假,久野也没有去千叶授课,而是一直在自己的书房里看书,忙碌的是小雨和那个女佣。

肉末炸酱,葱姜蒜,面码儿是两条顶花带刺儿的小嫩黄瓜和一碟煮青豆,而条则出自小雨的手工制做,大擀杖是五十年前由中国带来的枣木擀杖,又光又硬,枣木擀杖滚动在光滑的不锈钢台面上,实在是一种异样的很不自然的感觉。久野夫人和狗莉莉在厨房里捕捉着小雨的每一个动作,细细地品味着。西洋的圣诞节,久野家的厨房里却充盈着浓烈的中国气氛,飘荡着炸酱的香气,这真是一个奇特的圣诞节。

太中国了!久野从书房里走出来看见桌上的炸酱面这样惊呼着,狗莉莉立即给予热烈回应,歪着脑袋叫了几声。

一人一碗面,除女佣以外,大家都响亮地吸吞着,吃炸酱面而不出声,像日本人吃面那样悄无声息,中国人做不到,如若那样,酱将被留在唇上,失了炸酱的味气。吃炸酱面的热烈与趣味正在于它的吸吞,这点久野和夫人可称为行家,他们吃而的程式十分地道,毫不做作。

突然,小雨注意到久野使用的筷子,那是一双典型的中国式的银筷,上方下圆,用一根银链相连。见小雨注意自己的筷子,久野把它送到小雨跟前让她细看,两根筷子的方端都铸着,字,一根为警备队六支队少佐久野胜雄,另一根为河北滏州保安队队长史国璋。

这是二战期间中国朋友送的。久野说。

你在河北当过警备队少佐?小雨问。

是的。因为我是汉学家,会汉语,专门搞情报工作。

收集八路的情报?

对,送我筷子的这个史国璋给我提供过不少情况广鬼子和汉奸。小雨不客气地说,因为她想起了被凌迟的叔父。

你们中围人曾经这样叫过我,那是遥远的过去,现在再没人叫我鬼子,我是日中友好协会的理事,你们的人把我称作国际友人,送我筷子的史国璋他是个大好人,在我看来,他也是国际友人。

大汉奸,小雨几乎是喊了!

你如果回国探亲,请到河北帮我寻找史国璋,我正在修订的《华北肃正治安作战》,需要他的证明。

这怕很困难,在中国找一个卖身投靠的汉奸,难广史国璋不是汉奸广久野坚定地说着,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久野夫人也点着头,似乎她对史国璋也很熟悉,接着久野详细描述了史国璋的长相,竟与小雨所想的大相径庭。小雨认为,保安队是日伪时期的地方汉奸民团组织,能为队长者,当属亲日之中坚,这些人的表现在《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等反映华北地区抗战的文艺作品中已见识过不少了。汉奸的装扮也是千篇一律的熟悉,纺绸浅色裤褂,黑礼服呢尖口布鞋,腰扎板带,头顶礼帽,帽子卜面,是个猫儿舔过似的大中分。手中上下飞舞的盒子枪,该是人物的点睛之处,特别是用枪杆将沿朝上一顶的动作,竟成为以后中国银幕上、舞台上此类人物的表演程式,非此而不是保安队长。汉奸史国璋本人虽没有照片留下,听久野的描述,也是个齐整人物,国字脸,浓眉大眼,不苟言笑,朴实无华,衣着干净利落,裤子上还打着补丁。久野说,那补丁缝得精密平整,针脚勻称,和史国璋鞋里的鞋垫一样,均出自赵庄老多儿之手。又听久野介绍老多儿,小雨对老多儿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老多儿者,百里佳人也,老多儿既非地主之姨太太亦非阔家之大小姐,如同史国璋是地地道道汉奸一样,她是地地道道贫下中农的女儿。父亲赵老贵,一辈子窝囊,养下六个女儿,没有一个儿。老多儿行六,名为多,是养够了的多余,北方人以老谓小,河北人语言儿音颇重,小多就被喊成了老多儿,平添广乡土味颇浓的亲昵与可爱。赵家挨肩儿长起来的六个姑娘淸一色水般的明亮秀美,远近闻名。大姑娘给了滏州当铺掌拒刘三连的大少爷,二姑娘嫁了滏州中学的美术教员,三姑娘与邻庄财主岳二爷的四公子因私下相好而联姻,四姑娘聘给石家庄得意楼的掌勺师傅作填房,五姑娘恋上走乡串巷的锯缸手艺人,在村里轰轰烈烈地演了一出《锯大缸》之后,双双投了河。剩下了老多儿厮守在父亲身边,不知怎的,通过在当铺当大少奶奶的大姐勾搭上了保安队队长史国璋,明来暗去,钻一个被窝又不论婚嫁,让赵老贵气不得恼不得,终日唉声叹气,言称养女比养男还难。细细分析,赵老贵虽贫下中农出身,竟无一点阶级觉悟,所攀亲戚非富即贵,完全丧失了无产阶级立场,这么一想,老多儿跟史国璋搞到一块儿去也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