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二 十 二 · 滦 阳 续 录 四(第10/20页)

科场拨卷,受拨者意多不惬,此亦人情。然亦视其卷何如耳。壬午顺天乡试,余充同考官,时阅卷尚不回避本省。得一合字卷,文甚工而诗不佳。因甫改试诗之制,可以恕论,遂呈荐主考梁文庄公。已取中矣,临填草榜,梁公病其“何不改乎此度”句侵下文“改”字题为“始吾于人也”四句。驳落。别拨一合字备卷与余。先视其诗,第六联曰:“素娥寒对影,顾兔夜眠香。”题为《月中桂》。已喜其秀逸。及观其第七联曰:“倚树思吴质,吟诗忆许棠。”遂跃然曰:“吴刚字质,故李贺《李凭箜篌引》曰:‘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此诗选本皆不录,非曾见《昌谷集》者不知也。华州试《月中桂》诗,举许棠为第一人。棠诗今不传,非曾见王定保《摭言》、计敏夫《唐诗纪事》者不知也。中彼卷之‘开花临上界,持斧有仙郎’,何如中此诗乎!微公拨入,亦自愿易之。”即朱子颖也。

放榜后,时已九月,贫无絮衣。蒋心馀素与唱和,借衣与之,乃来见,以所作诗为贽。余丙子扈从时,古北口车马壅塞,就旅舍小憩。见壁上一诗,剥残过半,惟三四句可辨。最爱其“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二语,以为“云中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不是过也,惜不得姓名。及展其卷,此诗在焉。乃知针芥契合,已在六七年前,相与叹息者久之。子颖待余最尽礼,殁后,其二子承父之志;见余尚依依有情。翰墨因缘,良非偶尔,何尝以拨房为亲疏哉?余《严江舟中诗》曰:“山色空濛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处处随人欲上船。”实从“万山”句夺胎。尝以语子颖曰:“人言青出蓝,今日乃蓝出于青。”子颖虽逊谢,意似默可。此亦诗坛之佳话,并附录于此。

注释

壬午:乾隆二十七年(1762)。

同考官: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因在闱中各居一房,又称“房考官”,简称“房官”。试卷分发各房官先阅,加批荐给主考或总裁。

《昌谷集》:唐代李贺的诗集。李贺家住昌谷(今河南宜阳县西),故称“李昌谷”。

“王定保”句:王定保(870—940),唐昭宗光化三年(900)进士及第,905年入仕南汉,著《唐摭(zhì)言》十五卷。《唐摭言》,笔记小说信,前三卷汇录科举掌故,后十二卷按类记叙科举士人言行。计敏夫,名有功,字敏夫,约北宋末年前后在世。撰《唐诗纪事》。《唐诗纪事》共八十一卷,收录唐代三百年间上千馀位诗人的作品或生平事迹。

丙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

译文

科场中拨卷复查,被拨卷的考生心里大多不痛快,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否得中,还要看答卷的水平怎样。乾隆壬午年顺天乡试,我任同考官,当时阅卷还不回避本省的考生。阅到一张合字号舍的卷子,此卷的文章很有功底,但是诗写得不怎么样。因为考试制度刚刚改试作诗,我觉得诗作差些还可以谅解,就呈给了主考官梁文庄先生。已经决定录取了,但在填写草榜时,梁公认为此卷中“为什么不改这种制度”一句,和下文的“改”字相矛盾题为“始吾于人也”四字。这份卷子就落榜了。另外拨来一份合字号房的卷子给我。先看考生的诗,第六联:“素娥寒对影,顾兔夜眠香。”题为《月中桂》。我已喜欢上了诗的秀逸。又看第七联写道:“倚树思吴质,吟诗忆许棠。”我不禁眉飞色舞说:“吴刚的字是质,所以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说:‘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首诗在各选本中都没有收录,没有读过《昌谷集》的人不知有这首诗。唐代华州乡试以《月中桂》为题作诗,许棠得了第一名。许棠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如果没有读过王定保的《摭言》、计敏夫的《唐诗纪事》,就不知道这件事。取中那份卷子上的‘开花临上界,持斧有仙郎’诗句,怎么比得上取中这首诗!如果没有你调来这份试卷,我也愿意换成它。”这份卷子的考生就是朱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