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叙瑞典(第6/9页)

在这些科技所造成的突破之前,瑞典铁矿及所制铁几乎全用于输出,至此才在国内大规模地修建铁道,开设机器厂,促成造船业之突飞猛进。国家普遍的工业化后城市人口增加,再加以向外移民,农村的人口急剧地减低,劳动力紧缩,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才合乎实际。以上的情形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也待到第一次大战前后才发生确切的效用。农业技术的增进包括沼泽地带的排水,使用化学肥料。大型农具的使用最初仍用马拖曳,以后才用自动的机械。

所以瑞典的初期存聚资本,没有经历有些国家例如中国所临受的痛苦。亦即毋须强迫农民胼手胝足的节省,而系自工矿分润至农场。也因为铁砂木材与纸浆都有已开设之市场,亦用不着向外长期举债。可是从纪录上看来,瑞典最初的保险业,仍操在英国人手里。

在组织新型的农业和工业的过程中却自始即有政府之介入,这样也构成今日瑞典社会主义立场之基础。瑞典之在农村中组织生产及消费合作社较丹麦要迟几十年,看来也取法于丹麦。我自己最近十年来粗枝大叶地观察各国经济发展情形时,着重每一个国家的农业财富与工商业的财富之自然交流。要是某一个国家进展到这种程度,以后之进展即可加速(很多人没有注意:今日中国已初步到达此田地),可是要如此,则先要使农业土地归并集中,才能增强效率,接受投资与借贷。凡此都是瑞典政府几十年来一贯的政策。政府不仅有选择性地颁发津贴,而且设立咨询的机构,主持土地的买卖。每一地区都有一个农业管理处,也有一个乡村信用合作社。土地的转让都通过于前者,后者即有如银行。如需借贷买田及购置大型农具,借贷人不得现款,而系将发票交信用合作社,经过后者审核之后才发款,务使所举债不致浪费。至于牛乳乳酪的生产,合作社更不可少。通常以上的产品都用十吨以上的货车运送。货车公司及批发商只向合作社交易;即向各农户收集产品也仍须由合作社划账。所以这个国家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已大型的商业化,即乡村中也有高度的组织。

在近代瑞典政治中占显赫地位之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s)创立于19世纪末期。起先标榜马克思主义,可是后来参加工会运动,主张十小时工作制,提倡全民选举,在这些实用的行动之中,逐渐脱离了阶级斗争的抽象理想。在20世纪虽长期的为多数党,却也经常与其他党派合作,也间常在选举时短期的失去了优势,而且党内也仍有左右的派别。换言之,看来与政党政治中的一般政党没有基本上的区别。可是它的成员,也渗透入工会组织和其他社团之中。这些组织与社团也在行政机构里发生了力量。所以有人说现行瑞典的政治体系是传统的官僚组织与现代代议政治的一种结合。本来两种不同时代的体制互相重叠,在瑞典已无足为怪。白纳多特王朝,即是这样结合的一种产物。今日瑞典也一面推动民主与社会主义,一面又仍以王室和传统作排场,在举行各项仪礼时尽极炫耀。

所谓社会主义的趋向,表现于税重,社会上之福利也周到,从老年人之赡养到儿童之生活费都已顾及。政府不仅干预经济,其本身也持掌着很多服务性质之企业,有如交通、通信、广播事业与能源。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SAS由四个国家公私股份组成。初成立之日,此邦政府立即在瑞典之份内认股百分之五十。全国的合作社构成一大组合,力量庞大,瑞典政府也是其中的股权人。也还投资于各种生产事业。各处市政府也同样的表示它们似于大公司的性格。可是全国的企业却又绝大多数仍在私人手中。有人也以为瑞典的经济,虽公私混合,到底仍以自由企划为主,所以仍为资本主义的性格。也有人以为其社会本身即带着协会性质,所以她的作风折衷于东西两种体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