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第6/11页)

三 【戴东原】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生于清世宗雍正元年(西历一七二三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西历一七七七年)。其著作讲“义理之学”者,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其《孟子字义疏证序》曰:

孟子辩杨墨。后人习闻杨墨老庄佛之言,且以其言汩乱孟子之言,是又后乎孟子者之不可已也。(胡适之先生校本,《戴东原的哲学》,附录页三十七)

东原又曰:

宋已前,孔孟自孔孟,老释自老释。谈老释者,高妙其言,不依附孔孟。宋已来,孔孟之书,尽失其解,儒者杂袭老释之言以解之。(《答彭进士允初书》,《戴东原集》卷八,《四部丛刊》本,页十三)

东原以为宋明道学家之学,皆“杂袭老释之言”,以解经者。自以辟道学家之学为己任,如孟子以辟杨墨为己任然。

(一)道、理

颜李以为理学家以为“理在事上”,东原亦以为如此。并以为此乃杂袭老庄释氏之言。东原云:

在老庄释氏,就一身分言之,有形体,有神识,而以神识为本。推而上之,以神为有天地之本,遂求诸无形无迹者为实有,而视有形有迹为幻。在宋儒,以形气神识同为己之私,而理得于天。推而上之,于理气截然分明,以理当其无形无迹之实有,而视有形有迹为粗。益就彼之言而转之,因视气曰空气,视心曰性之郛郭。是彼别形神为二本,而宅于空气,宅于郛郭者,为天地之神与人之神。此别理气为二本,而宅于空气,宅于郛郭者,为天地之理与人之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中,页七十八)

“此别理气为二本”下,东原自注云:“朱子云:‘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气也,生物之具也。’”此理学家所谓气上有理之说也。为驳此说,东原以为阴阳五行即是道。东原云: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行亦道之通称。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有阴阳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中,页七十三)

下文续云:“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以阴阳五行之实体为道之实体;道即是气而非超时空之抽象的理也。此与习斋之以二气四德为天道之意正同。不过此不用四德而用五行,盖四德犹有“理”之意味也。至于所谓形而上形而下之分,东原云:

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谓。……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器言乎一成而不变;道言乎体物而不可遗。不徒阴阳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木金土,有质可见,固形而下也,器也。其五行之气,人物咸禀受于此,则形而上者也。(同上)

阴阳五行之气为道。人物咸“禀受”此气,而始有其形质;此所谓气化也。但此气之本身,则无形质。惟其无形质,故为形而上之道。若有形质者,即为形而下之器。此五行之气,非即吾人所见之有形质的水火木金土。盖吾人所见之有形质的物,既有形质,皆形而下之器也。

举人物之生成,皆归之于“气化”,则似可不须理学家所说之理矣。然此气之“化”,乃乱杂无章,抑依一定秩序条理?东原以为阴阳五行之流行,乃是有条理的。东原云:

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生生,仁也。未有生生而不条理者。条理之秩然,礼至著也。条理之截然,义至著也。(《读易系辞论性》,《戴东原集》卷八页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