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运用(第4/8页)

就在安提柯的左翼最终被驱逐时,中央的步兵战斗也分出了胜负。尽管在方阵的数量上少于对手,但攸美尼斯的战线上包括了著名的银盾军(Agryraspides),这些东征军时期的精锐老兵,有着无与伦比的战斗技巧和名望。安提柯用以面对银盾军的是亚洲兵员组成的次等部队,结果遭到了一边倒的屠杀。以此为突破口,攸美尼斯的方阵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安提柯也因此在左翼和中央都被击败。

◎ 安提柯的决定性打击。凭借准确的判断,安提柯最后的骑兵突击挽回了败局。

至此,安提柯一方的局势已经极度不利,他的幕僚开始劝说他放弃会战。但执拗的安提柯依旧带领右翼待机试图扭转战局,并最终等到了机会。随着中央方阵的获胜和进军,攸美尼斯兵力被削弱的左翼无力再维持与中央的联系。安提柯抓到了稍纵即逝的战机,立即发动了冲锋,伙伴骑兵冲进了敌军左翼骑兵和中央间的缺口,这个完美的冲锋与亚历山大本人在高加米拉发动的最终一击极为相似。随后,安提柯的重骑兵再向两侧转向,击破了攸美尼斯的左翼骑兵,将其指挥官欧德莫斯逐出了战场,并威胁到了联军方阵的背后。

攸美尼斯迫于背后的威胁,只得放弃了进一步追击,而纵容安提柯的败军撤出战场,后者也通过冷静的指挥,将惨败扭转为一场非决定性的平局。会战的结果,是安提柯占据了战场并在名义上获胜,但他的方阵部队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3700人阵亡,超过4000人受伤,骑兵则只有54人战死。攸美尼斯的540名步兵和少量骑兵战死,受伤者不过900人。

帕莱塔西奈会战中,双方的骑兵进攻都极端依赖多兵种的配合,战象的气味能够有效遏止战马的冲击,而轻装部队对于重骑兵的掩护则不可或缺。而双方优势翼失败的初期行动,则清楚地展示了缺乏配合的重骑兵作战效力的低下。对于骑兵侧翼进攻企图的毫不掩饰,使得敌军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将在未来的作战中构成希腊化军队中骑兵侧翼进攻的主要障碍。

◎ 伽比埃奈会战的前期战况。

帕莱塔西奈会战的结果,促使两军继续寻求会战的机会。作为保皇派名义上的领袖,希腊人攸美尼斯并没有足够的威望来控制麾下的各马其顿总督,尤其是亚历山大时期地位极高的朴塞斯塔斯,内部的分歧逐渐造成保皇派的解体。最终,次年发生的伽比埃奈会战(Battle of Gabiene,公元前316年),宣告了第二次继业者战争的结束和安提柯对亚历山大帝国亚洲部分的全面控制。伽比埃奈会战的胜负,主要是从政治而非军事的角度决定的,但战役过程中的骑兵运用,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分析价值。

◎ 伽比埃奈会战的第二阶段。

针对帕莱塔西奈会战中,安提柯一方对于骑兵的倚重和步兵战斗力的劣势,攸美尼斯在伽比埃奈会战中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攸美尼斯的部署整体上与上一战相似,只是调换了部队的左右顺序,重骑兵在左翼对抗安提柯的重骑兵,形成了几乎完全对称于帕莱塔西奈会战的部署。安提柯的整体部署没有变化,只是针对伽比埃奈战场的盐碱沙地地形,在左翼外侧部署了米底骑兵作为别动队,这个部署将决定整场战争的结局。

会战开始后,安提柯的右翼发动了攸美尼斯意料中的主攻,而他的左翼则和攸美尼斯的轻骑兵进行了无关痛痒的游击战斗。趁两翼陷入僵局时,攸美尼斯的步兵以银盾军为矛头,在中央进行了全面进攻。在这里,安提柯的2.2万名步兵需要对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优的敌军(攸美尼斯投入此役的步兵总数达到了3.67万人)。雪上加霜的是,一位保皇派军官在战前纵马来到安提柯军中的马其顿人阵前,大呼道:“你们这些恶徒,怎敢对抗你们征服了整个世界的父辈!”这些言语让安提柯方阵中最具战斗力的马其顿人士气低落。于是,几乎在步兵战斗刚开始后,安提柯的步兵战线就被银盾军迅速粉碎,进而陷入到全面崩溃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