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人最后的私密,生猛有料(第6/17页)

比如他上奏皇帝,希望皇帝能够精简后宫,遣散部分宫女,以减少开支。皇帝听后很生气,对白居易很是不满。可是白居易遇到他看不过去的事情,还是会直言劝谏,渐渐地招惹了不少敌人。这些人都在暗中使劲,希望能够扳倒他,后来有一次宰相被刺杀,白居易要追捕主谋。可是其他官员却乘机说白居易越权,然后又在皇帝耳边进谗言,白居易就这样被贬到了江州做司马。

仕途遭遇不顺,白居易不甘心就这样认输。他在江州期间,一直在等待机会,希望能够重返京城。而这个机会最终被他等到了,再一次返回了京城,白居易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学会了忍让,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了,而是学会了谦卑。

随着局势发展,他看到自己一心想要大展拳脚的地方竟让自己如此失望,白居易渐渐死了心,他不想继续留在京城。后来找了一个机会,自愿去外地做官,在晚年岁月里,他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在外地当官的日子,白居易真正做到了享受生活。那个时候,他虽然已经年迈,但却在家里蓄养大量家姬,让这些女子学习乐舞,供他享乐。而且白居易还十分喜新厌旧,在十年之内,他就换了三批家姬。因为他觉得原来的家姬年纪大了,不水灵了。可是那个时候的白居易已经67岁了。

对待女人,白居易并没有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么怜惜。相传他有一位好友,好友的一位小妾名叫关盼盼,白居易的好友死后,关盼盼十年寡居,没有再嫁,白居易后来写了一首诗送给关盼盼,意思是谴责关盼盼没有以死殉夫,对不起亡夫。看到这首诗之后,关盼盼便绝食而死。

后来,白居易生了一场大病,好了之后,性情似乎也有所转变了。他先是遣散了自己府中的家姬,随后对其他女子似乎也有了点悲悯之情。逼死好友小妾的这个故事虽然未必是真,但白居易晚年沉迷声色却是确有其事。当然,人无完人,他的私生活不应成为我们诟病他的原因。我们记住的,还应该是他那些不朽的诗篇。

唐代诗人“追星”很疯狂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锦瑟》,李商隐是非常著名的爱情诗人,他那些情意绵绵的爱情诗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很多女子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追星族”虽然是一个现代名词,但是在古代因为崇拜偶像,想和偶像见面的人也确实不少。中国的追星族,最早可以可追溯到唐朝。

那时有一位年轻人叫魏万,他非常崇拜诗仙李白,为了实现自己一睹李白风采的愿望,他不远千里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沿途追寻着李白的足迹。他锲而不舍的执着行为终于得到了回报。半年之后,跋涉三千余里地的魏万在扬州追上了李白,当他见到李白时虽然风尘仆仆,但是即使这样他也感到十分满足。

杜甫也有很多崇拜者,其中一位就是著名诗人张籍。张籍崇拜杜甫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他曾经把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然后他又在这些灰烬中加入膏蜜,把它们当作十分珍贵的补药喝下去,并且坚持每顿必饮。张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坚信,吃什么就能补什么,他想通过喝杜甫的诗集灰烬让自己变得和杜甫一样有才华。

唐代的一些著名诗人即使落魄了却仍旧有很多人崇拜。王昌龄在被贬谪到龙标时非常落魄,他经常要和老仆人一起沿路捡拾落叶枯枝当柴烧,但是即使这样,擅长七言绝句的王昌龄还是经常遇到民众在路边向他跪拜、求诗。

苦命诗人贾岛,他身后也有很多的追慕者,其中最为疯狂的就是晚唐诗人李洞。他崇拜贾岛到了盲目的地步,人们都说李洞“酷慕贾岛”。李洞的头巾上放有刻着贾岛头像的铜片,平时他经常手持佛珠,但是他祈祷的并不是自己的平安,而是在为贾岛祈福。当他跟人交谈时,他一定会宣扬贾岛的好,当有人告诉他自己也喜欢贾岛时,他就会十分高兴地亲手抄一份贾岛的诗赠给对方,并告诉对方,阅读贾岛的诗一定要心存敬意,需焚香沐浴叩拜之后,才能阅读,就像阅读佛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