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鲍德温(第9/21页)

他从不畏惧被一而再地逐出天堂。于是他继而写了一本关于一个年轻白人男子和他的同性情感生活的书。他说,一个作家的工作就是搅乱平静,而这项工作他做得很好。不消说,这本书让他的代理人海伦·施特劳斯大为惊恐。她像个慈母般建议这位年轻作家,他不该赌上自己的光明未来,应该直接将这本书付之一炬。鲍德温描述道,出版商阿尔弗雷德·克诺夫告诉他,作为一个黑人作家,他已经赢得了一定的读者群体。“你经不起疏远这个读者群的,”他告诉他,“这本新书会毁了你的事业前程。”鲍德温的回答简明扼要:“我告诉他们,‘去你妈的。’”接着他就去了英国,在那里把书卖了,之后这本书才在美国销售。他不打算当一个为了推销书而对自己的自由做让步的作家。为了让那些此时将他列为同性恋作家的人明白,他说,《乔凡尼的房间》“不是写同性之爱的,它写的是,当你害怕爱所有人时你将经历的事”。后来他说,这部小说对他来说是一部《独立宣言》,他又说,“那时候,如果说我在某种意义上还未达自由的话,我也已内心清明。”

我最近在《纽约时报》上读到一篇文章,写的是公立学校里鲍德温在教学内容中的减少——他太复杂了,或者说太有争议了,况且,现在还有其他伟大的非裔美国作家可供选择。鲍德温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成为一个作家,而非黑人作家,但我们本着一片好心将他推回了那个他不顾一切想挣脱的盒子里。如今我们对待作家和艺术家就如对待时尚饰品一样:新潮流一来,旧的一批就扔给垃圾箱了。(很巧,鲍德温和吐温都不在《共同核心》的阅读书单上。)

鲍德温过时了,不是因为他的写作,而是因为他的种族——否则,正如那篇文章的倾向,为什么单把目光集中在非裔美国学生和其他非裔美国作家身上呢?难道其他学生不需要读他吗?我们是不是该采访采访年轻的白人学生,看看他们是在读索尔·贝娄或约翰·契弗呢,还是干脆认为,因为如今有其他白人男作家可供选择,这些老一辈的白人男性便不那么重要了?每个作家无疑都想只作为作家为人所知,他们会承认他或她的作品源于某个特定环境,但他们都希望作品能设法越过这些狭隘的限定。这一态度对鲍德温的困扰尤其深,他认为,人种就是一个用来奴役人的政治构想:“只要你认为你是白人,”他有一次说,“我就被迫认为我是黑人。”文学在他头脑中就是一个逃离的工具。当说到文学影响的时候,他说自己受的影响很杂,他觉得所有的文学都属于他:“当一个人开始搜寻自己受了什么影响的时候,他就会找到许多东西,”他写道,“我没太多地思考我自己,总之思考地不够多。但我斗胆说,詹姆斯国王的《圣经》,临街教堂的修辞,某些在黑人演讲中讽刺、暴力、但永远被轻描淡写的东西——还有狄更斯对雄浑气势的偏爱——跟我如今的状态有些联系,但我不会为它豁出性命。”在另一个场合他说:“作家总是努力想利用某个特殊的东西,揭示某种比特殊之物所能承载的更宏大、更有分量的东西。”

以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和群族来区分和归类人类,鲍德温将这种复杂问题的简单化称为“反论之死”。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待在自己这一独立的类别里,只为提到关于我们的东西而感到愤怒,如果我们只阅读关于我们的书,只跟与我们类似的人交往,那我们就永远不能成长或学习。“我们对于整整齐齐地合乎规范的生活、对于归类的热情已经导致了一种未能预见的、自相矛盾的不幸——混乱,一种意义的消失瓦解,”他在《每个人的抗争小说》(“Everybody’s Protest Novel”)中写道,“这些我们本想用来为自己界定和控制世界的分类,已经让我们自食其果,陷入混乱。”